笔趣阁
笔趣阁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章节_192
字体:      护眼 关灯

章节_192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符勤然沉默半天,只吐出一句话:“二郎与七姑娘兄妹……不甚熟悉。”


符夫人还不死心,又问:“那姑娘性子如何?”


符勤然道:“长诗书,会歌赋,能画擅写。”


人家问的是品性,他回答的是专长。这两句话就够了。符侯爷和符夫人颇失望。


而葛家似乎更中意靖海侯家的姑娘,目前正若隐若现的磨蹭到一半。


其实在明兰看来,以顾廷灿的性格,还是稍微找不那么显赫的家世好,这样若有个争执吵闹的,娘家还能上门去说说,或者找相公脾气好一些,能忍让廷灿的高傲性子。


几次接触下来,太夫人也能感觉到对方的含糊其辞,只好退而求其次。


其实除了这三家,也有很好的人选,例如某总兵家,某总督家,以及某地方的世家望族,但却需要远嫁,未免不美。


可惜,那些不熟悉或没交情的人家,因无法确切知道女孩品性,就往往会只看外在的风评,他们知道宁远侯府如今一家两居的情形,也有些犹豫。


明兰悠哉依然,太夫人却渐渐坐不住了,她几次去请安,明兰都能感觉到她平静外表下隐藏的焦躁情绪,无论她怎么明示暗示,明兰一概装不知。


有几次,她几乎是放下身段恳求明兰了,语气哀戚,一片慈母心肠,着实叫人不忍。


明兰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心肠原来可以很硬,她一点心软的意思都没有,只和颜悦色的继续顾左右而言他。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太夫人选择那样对待顾廷烨,就不要后悔今日;顾廷灿选择冷待漠视明兰,就不要怪自己不能替她说好话,因为她的确不‘了解’这位小姑子。


归根结底,她们不算冤枉。


掰着手指,算算时间差不多了,明兰报告顾廷烨太夫人如今的态度已松动了,顾廷烨便示意族中耆老提出分家。


第152回 宅斗的老师


人情似水,世事如云。


四老太爷和五老太爷做梦也想不到,昨日尚需仰自己鼻息的族人,今日却敢这般说话。


请来的族中耆老,齿摇发落,却犹自咬文嚼字,振振有词,从商鞅颁布‘分异令’一直顺溜到历代礼法,什么凡族系繁盛之家,概需立府分支,既有益于各家兴盛,又能互相帮扶……骈四俪六了一大堆,一句话概括:既分了家,就该各住各的。


您说老侯爷?父母过世后,兄弟感情好,愿意住到一块儿也是有的。不过,有听说过依附父母叔伯,依附嫡长兄弟的,却没听说过做叔叔的去依附侄子的。


哦?您说太夫人尚健在?可这位二续弦的长嫂比您二位小叔子年轻多了,您可千万别说不肯搬离侯府是因为‘舍不得’嫂子哟。


您说顾廷煜呀。他身子孱弱,难以支持起侯府门第,需要长辈帮扶也无可厚非嘛。不过人家顾廷烨活蹦乱跳的很。


侯府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你们的积极参与,这些年来,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的帮助,谢谢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现在你们好功成身退了。你们的光辉形象和高尚情操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的。


拜拜,慢走,不送。


五老太爷气的浑身发抖,软在太师椅中起不来,四老太爷拍着桌子立起:“老子要留就留,要走就走,什么时候轮得到旁人来指手画脚!”


他本就是个横人,索性耍起无赖,指着坐在后头那几个缩脖子的,破口大骂道,“你们几个不要脸的,往日跟狗皮膏药般贴着,靠捡老子的牙缝漏子过活,如今瞧着老子落了势,就来落井下石!告诉你们,老子就还不走了!他烨小子有本事就自己来撵人!”


气势很雄壮,可惜,他有张良计,人家有过墙梯。


没一会儿,顾廷煊满头冷汗的从屋外走进来,在父亲耳边轻声言语了两句,四老太爷随即脸色大变,咬牙顿足半响,颓然坐倒在椅中,不再抗辩。


这般的判若转折,其实内情毫不稀奇,不消明兰打听,四房就自己漏风出来了。


话说顾廷炳被判了流徙,但同样的三千里,向北和向西相差甚远,京城向北三千里就是口外,那里不但冰天雪地,人情荒旷,还时不时有羯奴侵扰进犯;别说想过好日子了,能全须全尾的回家就算祖坟冒青烟了。


而向西三千却不同了。自打武皇帝平定努尔干都司,晋中及汾原基本肃清安宁,加上朝廷几十年经营,初见成效,开垦良田,屯兵戍边,便是再往西也有了不少村庄和县城;除了娱乐业差了些之外(青楼女性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三十五周岁以上),其余俱可。


除了极少数几个明旨宣判流放地点的(倒霉的林冲同志),其余从轻发落的人犯还是有商量的余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年朝廷判流徙刑徒下来,刑部和有司衙门就会生意大好,热闹的险些叫人挤破门槛(好单位呀好单位)。


顾廷煊是个厚道的兄长,这些日子他提着银子四处奔走,想方设法叫顾廷炳一路走的舒服些,可卸枷锁,可坐车马,还可带两个家仆随行,且目的地是个较太平的西北小镇,不用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眼看疏通的差不多了,谁知忽然出了岔子。


当初逆王牵连颇广,好些世家大族都多少有些牵扯,其中不乏与顾家犯事相似的,属于半轻不重,巴结以上,串连未满,从逆不至于;家门还有些势力人脉,一番奔走疏通中,就把顾家给扯出来了。


请问古代什么罪最重?通敌卖国(叛国罪)和谋反(意图颠覆国家)。


一般来说古代阶级森严的社会,倘若你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权力中心,背景硬有底气,稍微强抢个把民女,纵马践踏民田,甚至贪污腐败几下,这些都好说,至多不过是伸头一刀,抄家没眷那是到顶了(遇上皇亲国戚,这一项就免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