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新崇祯纪实 > 23农学院
字体:      护眼 关灯

23农学院

  新崇祯纪实

思考再三,朱由检委婉的道:“朕觉得,既然他在学问上有成就,还是为朕多培养些可用之人吧。”


徐光启听了,知道没戏,只好暂时熄了这个想法:“陛下,既名农学院,当以农业为主,您希望臣做哪些事?”


“先生请看。”提起这个,朱由检从袖中取出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字。


当然,不是朱由检的字,虽然崇祯是书法大家,可他不是。


徐光启接过来一看,林林总总几十条,头立马大了,草草看完:“臣觉得陛下有些好大喜功了。”


“先生,没要求您都做,前面几条才是重点。”


徐光启低头再看。


开头一行两个大字:井灌。


研究汇总勘察水源技术,挖井技术,灌溉技术,要尽快见到成果,越快越好。


一,从山西山东直隶寻耐旱高产玉米品种,研究种植技术,在直隶山东山西推广。


二,从南方引进番薯使之适应北方环境。


三,从南方大量引进桑树苗,改良直隶桑树品种,实验引进蚕种。


四,选择柞树品种大量育苗,改善山东柞蚕品种。


五,选择优良果树品种育苗,三省各地选择适合品种种植。


还有什么山区恢复植被,什么北边沙漠边缘植树防沙,什么养殖家禽猪羊鱼肥料等等,徐光启直接无视了。


徐光启沉思半响。


这里面,无论是培育耐寒番薯还是树苗,都至少要三年。


井灌,他的农政全书里就收有这方面的知识,而且很全。


只是,说起来简单,推广很难。


都是因为成本。


井分普通小井与大些的砖井,还分深浅,又分轱辘井.桔槔井.水车井。


每井造价从一二两到十几两不等。


能灌溉多少地?


也要看地下水源的情况。


轱辘井与桔槔井旱时仅可够三四亩之用,正常时也不过四五亩至十亩。


砖井深者用牲口挽拽水车,旱时十余亩,正常二十余亩,至多四十亩。


还有一种特殊的也少见的井——豁泉井,直接挖掘出大型泉眼,这种井就厉害了,通常在五十亩至百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力问题,轱辘井与桔槔井需要三四人连续干,每天仅可灌溉六到八亩。


北方各家动辄几十亩地,一旦旱时,哪来许多人力提水?


这可是纯体力活!


一二两银子开的井,种菜还可以,种地未免不济事。


大井,普通人家又负担不起。


而且,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水源的,掘井有可能不出水,还有少量的井,过一段时间后会干涸。


这个损失普通农户同样负担不起。


思考许久。


“陛下,选址与掘井,臣的书里都有。”见朱由检张嘴要问,又道:“此书宫里有。”


“只是,陛下仔细了解过吗?”又将弊端一一讲了一遍。


朱由检傻眼了。


尼玛,那么多小说都说井灌可保农户度过大旱,合着都是吹牛逼啊!


“先生先教一批掘井学生,银子的事,朕再想想。”


稳定大于天,无论如何也要解决,如果每家每户有一口井,至少不会饿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