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新崇祯纪实 > 91林丹汗
字体:      护眼 关灯

91林丹汗

  新崇祯纪实

召曹化淳交代盐场的事,再要求他在直隶山东各地收购粮食,在不影响当地粮价的前提下,可劲的收。


顺便问了一下各生意状况。


铁矿开工一个月了,朱由检也没想去看,没什么好说的,也没什么好看的。


滦县煤矿则继续购地,时间长了,当地人发现确实没什么金银矿,也就没兴趣继续阻挠了。


蜂窝煤推广很顺利,京师周围的山都被砍的牛山濯濯,柴火不比煤便宜多少。


当然也有很多人眼红,可是大明现在是禁矿的。


再一打听,东家是当红大太监曹化淳,也就死了这条心了。


棉纺织也已经开工,由于从南方引进新的织布与纺纱机,效率大幅提高。


以前农妇在家织布,每日仅能织一匹三丈多的布,卖1钱8分银子,盈利7分。


现在则每日织2匹,熟练后还能提高,工钱约6分银子。


少赚1分银子,不用没日没夜的干,也不用本钱了,还是挺合算。


这时候也没黑心资本家弄什么三班倒,不是不想,倒不起。


照明太贵。


蜡烛?


没有石蜡的年代,都是用蜂蜡等,作坊哪点的起这个。


普通百姓都是用猪油豆油照明,通常也就是吃饭点一会,免得吃进鼻孔里。


——


鉴于松江布每年销往北方的棉布价值总计超过200万两,数量超过一千万匹,曹化淳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


限于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每处作坊计划招收工人五百人上下,预计年产量会达到30万匹以上。


生产稳定之后,择地继续新建作坊。


畜力带动喞筒多级提水实验成功,解决了积水问题,西山数十口废弃煤窑重新成为赚钱机器。


-----


巨大而豪华的大汗帐篷里,林丹汗盘坐在厚厚的毛皮上,再次拿起大明皇帝给他的信。


信早已收到一段时间了,只是他由左翼西迁后,率察哈尔部战胜右翼蒙古后,忙于打击右翼蒙古余部,没来得及理会。


是不是很乱,左翼右翼三万户察哈尔,眼花缭乱。


先从察哈尔说起。


察哈尔最初并非部落,也不是官职,而是专指大汉亲信与担任护卫军任务的部落群体,与大明的上二十二卫差不多。


直到现在才逐渐成为一部的名称。


起源是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他老婆。


对,就是与郭靖郭大侠结拜的那个拖雷。


察哈尔的最初组成人员就是成吉思汗赏赐给拖雷的俩老婆的仆人群体。


后来以此为开端,加上拖雷家族的传统管辖部落,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群体。


这个群体被命名为察哈尔,统称察哈尔万户,作为北元大汉的直属万户。


万户,与卫所制差不多,即是军事组织,也是行政组织。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就是‘好陈察哈尔’,翻译过来就是‘原有的察哈尔’,是从拖雷老婆家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是北元大汉的本部力量。


后来几经变迁,蒙古在卜赤汗时分为五个大营,分左右翼和中央三部分,中央直属力量又分三部分,其中就有好陈察哈尔。


至于漠西卫特拉蒙古,在疆一带,早已分列出去。


其中右翼传统领地在西部河套.土默川一带,左翼在辽西北,中央随北元大汗征战不定,不过大体以漠北为老窝。


三部也互相征战不定,察哈尔也逐渐分列,但是好陈察哈尔始终是大汉的本部力量。


直到右翼俺答汗崛起,好陈察哈尔才随大汗退回漠北避其锋芒,俺答汗尽占漠南。


到嘉靖后期,时任达赉汗率察哈尔本部与部分左翼南下,征讨山阳万户,即兀良哈三卫,占据了赤峰通辽一线以北地区。


这个时候,好陈察哈尔的力量已经发展到控弦之士五六万,察哈尔也正式成为一部之称。


到1604年13岁的林丹汗即位时,漠北蒙古是鄂托克部,漠南则分为六部,左翼科尔沁、内喀尔喀,右翼喀喇沁、土默特、永谢布、鄂尔多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