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新崇祯纪实 > 115宛平县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115宛平县令

  新崇祯纪实

大明的县衙,通常会有数百人。


官不多,县令、县丞、主簿、典史、巡检若干个。


由于宛平、大兴为京县,所以主官知县是正六品,佐贰官县丞正七品、主簿正八品,比之平常的县高了两级。


宛平典史从九品,若在普通县则不入流,职责是捉拿贼盗、看管狱囚、出纳文书等。


此外还有教喻等杂职,不过这就与何廷枢的整治无关了。


再往下就是吏、书办(贴书)、杂役、衙役了。


吏有司吏、典吏、承发等名称,区别是地位与职责不同,不过都是在吏部有名的正式工。同样,宛平由于是京县,编制要多于普通的县10-30人的编制,有38名之多。


吏下面就是贴书,大明有规定,每名吏配两名贴书,不过宛平在册的只有18名书办。


再下面就是杂役与衙役。


杂役,举凡门子、更夫、库子、厨子、马夫、轿夫等等都是。顺便说一句,大明对官员还是不错的,朝廷出钱给配了马夫、厨师、轿夫、门子等下人。


衙役,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班衙役,包括皂吏、快手、民壮。


皂隶,人数最少,职责是在县衙站堂值班,根据县的大小通常在10-40名,宛平是49名。


皂隶的职责并不固定,县里催收等事务,通常是县令签发出牌票后交由他们去办。


快手,负责缉捕,分马快与步快,通常有20-100多不等。


民壮,负责治安与防卫。


通常根据治安条件来设,治安好的县可能没有,治安不好的县可能会多达千人,通常每县定额一二百人。


但是,自从张居正一条鞭法将力役折银后,银随粮征,民壮就成了县官捞钱的地方,各县就心照不宣的‘有定额无定员’了。


就是实际有多少人就天知道了,这个见不得光,就连编写地方志的都只敢写编制与征银,不敢写实际人数。


缺人?


白役啊,不用花钱的,不用白不用。


洪承畴要求各县招募的就是民壮,只不过打了个‘守卫乡里’的擦边球,相当于满清的地主武装自卫了。


这些贴书、杂役、衙役普遍待遇不高,比如宛平皂隶每人每年只有3.2两银子,巡检司弓兵只有5两,贴书好些,给12两。


根据这些人的职责,一县之中大体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


最上面自然是县官佐贰官等官员,其次就是杂职与吏,最次就是杂役与衙役了。


杂役与衙役内部也是不同的,大体来说,根据是否与百姓打交道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比如皂隶,时不时去催收什么的,这就是上层的,油水很足。


轿夫与厨子,没有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就没有敲诈勒索百姓的机会,这些就与苦力无异了。


白役自然不算的。


————


何廷枢与李正泉欲整治的就是衙役。


两人仔细商量一番,最后将衙役的月俸定在1.5两,杂役定在1.2两。


没法再高,有不入流的官员薪俸比照着,再者也没法完全杜绝他们捞油水。


正在商议重新招募的问题时,门子来报冯县令来了。


何廷枢头也没抬:“让他进来。”


伸手止住欲回避的李正泉:“一起听听。”


李正泉不动声色,又坐了回去。


片刻后,冯县令从二门进入,快走几步来到近前与何廷枢见礼:“下官拜见何府尊。”


冯县令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肤色白皙,若不是胖了些,面貌还是挺俊郎的。实际上,大明的官员就没有丑的,因为大明选官时,外貌也是重要的指标。


李正泉站起来草草的坐了个揖,虽然通判也是六品,可他却是从六品,按照礼节是要见礼的,也犯不着在这等小事上落什么话柄。


何廷枢简单的点了点头,半响无语,也不请冯县令坐下——本来就没预备位子。


冯县令尴尬的站在那里,脸上一层细密的汗珠,慢慢的流过他下巴上的三层褶子滴到官袍上。


即是热的,也是有些惊惧不安。


捅了这么大篓子,若说他一点都不害怕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良久,冯县令终于受不了这压抑的气氛,挤出一丝笑容道:“何府尊命下官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何廷枢冷笑一声:“你不知道?”


“下官有些不明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