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 第014章 北境举义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14章 北境举义旗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杨再兴解救吴若兰的英勇事迹在扶夷江一带迅速传播开来,吴若兰的父亲吴员外自打小女见过杨再兴以后,就有了将女儿许配给杨再兴的打算。


吴员外常常暗中资助杨家母子,看到准女婿长得越来越英俊,越来越健壮,心里乐呵呵的。


杨再兴每天打柴都要在去山洞看望杨晟台,年过七旬的杨晟台精神矍铄甚为欢喜。


不到两年时间,杨晟台就将“杨家枪”枪法和杨家兵法一并教与杨再兴。悟性极高杨再兴在他的指点下,武艺进步神速,在境界上已经超过杨晟台了,就等着实战了。


一天,杨再兴照例又去上山打柴,准备将自己娶媳妇的喜事告之爷爷杨晟台。他寻遍了洞内、洞外,也没有见到杨晟台的影子。


杨再兴累了,就在洞门口的石板上坐了下来,傻傻的看着地上爬行的毛毛虫发呆。


忽然他见石板下面有一封信,连忙拆开一看,只见上面用小楷写着——


再兴:我的小孙子,你武艺已练成,当在我之上,爷爷回贵州颐养天年了。


爷爷已经完成了心愿。祝你和若兰姑娘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爷爷就不来喝喜酒了。没有什么相送的,就将我的亮银枪送与你做贺礼吧。


做人当铁骨铮铮,顶天立地。记得不要和外人说起我是你的师父。


谨记!保重!


爷爷杨晟台笔


宣和四年十月十八日


杨再兴看完之后,将信收好,揣入怀中,扛起了亮银枪,而后离开了他曾经和老爷爷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山洞,继续打柴去了。


崀山。鸟语花香,清泉潺潺,山风徐来,松涛阵阵。杨晟台不辞而别,为此杨再兴失落了许久。


岳丈大人吴员外选了个良辰吉日,为杨再兴和吴若兰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吴员外很满意这个武艺超群、一身正气的女婿,就让他们一家搬进了吴家。


李氏看着儿媳,成天若兰里若兰外的,连做梦都是笑的。新婚七日之后,杨再兴带着妻子回了石井图一趟,得知杨氏家族正密商举大事,就苦于没有首领。


年轻气盛的杨再兴自告奋勇说:“我在石井图没有家属,这个首领我就勉为其难吧。不过大家都得听我命令,否则宁愿不做。”


“好吧,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都相信你,一切听从你的指挥。”杨家子弟异口同声道。


杨再兴在石井图小住了半个月,就把妻子送回了崀山。不久就要返回了城步寨。


临别时,扶夷江边,吴若兰依依不舍:“再兴,还记得两年前,在江边你我相识吗?”


“当然记得,那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相遇,没齿难忘。”再兴答曰。


“再兴,我在家等你,那你何时回来啊?”若兰几乎要哭出来了。


“很快的,等我坐稳了大首领位置,就回来接你。”杨再兴道。


“那你得处处小心行事,切不可鲁莽,贪功好胜,记住了哦。”


“好的。家里就得辛苦你了,我走了。”杨再兴扛着白马银枪,牵着岳父送的战马,进入了大古山。吴若兰看着丈夫远去,直至消失不见。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贪图享受,沉迷于书画,疏于朝政,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湖南路武冈军城步寨苗族人民不甘于封建统治苛捐杂税的残酷剥削,纷纷起义,抵抗压迫和剥削。


杨再兴一回到石井图,众望所归,赤水峒、横岭峒、莫宜峒、拦牛峒等近百余峒苗民一致推选杨再兴为首领,起义爆发。由于义军的口号是要将官军赶出“封土”,打的旗帜是红旗,故农民军被称之为“赤旗杨”义军。


“赤旗杨”义军来势猛烈,不到三个月,队伍发展到六万之众,波及湘南、桂北、黔东三省数县。杨再兴身材魁梧,武艺超群,治军有法,纪律严明,所到之处,攻城掠寨,战无不胜。而此时朝廷正被金兵所困,无暇征剿。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东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北归,史称“靖康之难”。靖康二年,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即皇帝位,是为宋高宗。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内有群雄并起割地称王,一时间天下大乱。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原宗泽部将曹成脱离了朝廷的节制,带领七万士卒起兵,流窜于江淮一带,越过洞庭湖、湘江,占据道州、贺州。“赤旗杨”杨再兴痛恨官府,率部部加入了曹成的队伍,随其南下劫掠岭南。义军人数增加到十余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