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1627崛起南海 > 第486章 主力舰下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6章 主力舰下水

  1627崛起南海

沙喜虽然离开权力中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多少还是有一些可靠的消息渠道,对于执委会在人事任免方面的动向也有所了解。『,他想要在驻广办行政级别提升之后继续留在这边从事民政工作,那现在就必须要抓住每一次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以更多地争取到执委会的支持。


正是在沙喜的指挥之下,李家庄移民营地的秩序并没有因为短时间涌来此地的数千灾民而受到大的影响,还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吸纳了超过一千名自愿前往琼州岛做工的新移民。


选择移民去琼州的民众所能得到的待遇,自然要远远地好过那些不愿意背井离乡,只能在李家庄之外风餐露宿的灾民。新移民们不但每天能得到充足的伙食供应,而且所享有的住宿和医疗条件也都大大优于外界。沙喜还组织了不少能说回到的移民干部,每天去李家庄外的灾民聚集区宣讲海汉的移民政策,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移民行列。


这些基层归化民干部有相当数量都是来自于大陆地区,作为亲历者来进行宣讲,其影响力也是相当可观的。一些本来就没有田产房产,又在这次风灾中失掉所有财产的百姓,在听说了三亚的种种好处之后,免不了就会动心报名了。


但对于沙喜而言,目前的这种吸纳移民速度,并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要求。两个月之前他就已经给执委会打了报告,要求进一步改扩建李家庄移民营地,为加大从大陆引进移民的规模做好准备。


随着海汉在琼州岛的控制区扩展得越来越大,对于劳动力人口的需求缺口早已经不是穿越初期的千八百人了,仅再建的昌化——石碌煤铁复合产业基地,未来所需的劳动力必然要过万。而执委会在琼南、琼西沿海地区规划的超大型集体农场项目,也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参与才能够实施。按照执委会的预计,仅仅靠岛上现有这二十万人口,跟我们作对,恐怕要自保都有点困难。”陈一鑫很是笃定地说道:“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水师的船本来就老旧,这么大的台风,大概也会有损毁的情况出现。他们要是在这个节骨眼还敢来招惹我们,那收拾起来倒是省事了。”


其实陈一鑫的猜测的确很贴近实际情况,前些天的台风当中,由于事前准备不足,水师那边有三艘船直接发生了倾覆,另外还有几艘船的损毁程度较为严重,现在水师能够出动的船连正常状况下的一半都不到,根本就没有与海汉海军对抗的能力。


在这场不算很严重的天灾过去之后,新港口的建设工程很快就继续开始进行。之前已经在这里划好地盘的几十户商家,也从广东各地送来了工匠和建材,开始在规划的商务区中施工。在临海的这片狭窄平原上,一个由各种商栈仓库所组成的小镇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施工进度甚至超过了胜利港开发初期的状况。


截止1629年年底,新港口已经初具规模,一期工程就已经建造出了可供3000吨级大船停靠的深水码头,而鸭脷洲岛上也已经建好了一片营区,驻扎了整整两个连的陆军和半支舰队的水兵,岛上的岸防炮台也已经开始修建。在一期工程竣工当天,一共有二十七家商户在这里修建的商用设施也同期投入使用。


在海汉有准备的宣传之下,广东海商界早就知道了这个新港口的存在,并且也很清楚其功用——这里就是广东去往马尼拉的航线中,离开大陆之后最后的一个补给站,在之后就必须跨越六七百海里的航程,才能再次看到大片陆地的存在了。


有了万山港这个先例在前,海商们都很清楚应该如何利用这个港口的位置,来实现偷逃税赋,降低转运费用。而且广东的海商们大多知道海汉治下的地区不会有大明官府插手进来,因此一部分原本停靠港岛北边港口的海商,也将其停靠地转到了南边这个由海汉控制的港口来,其中还包括了那位在大明水师与海汉之间做传话人的陈林。虽然听起来有一点畸形的繁荣,但海汉治下的所有港口几乎都是走这条路子发展起来的,对于海汉自由港的认识,也早就在海商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