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没人玩的游戏 > 第十三章 经典展品(6)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三章 经典展品(6)

  没人玩的游戏

演示的人抖开长袍,袍上镶嵌的各种暗器同时激射而出,石子、银针、钢珠、琉璃渣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暗器大小不一,形状不同,有的无sè透明,有的后发先至,任何人处于这个范围内都绝难闪避,只能躲在盾牌或者其他掩体后权作抵挡。


宋怡:“卧槽,这技能看上去很猛啊。”


郑铭川:“不知道具体伤害如何。”


刘传浩:“我觉得一般般吧,就算伤害给力,但这个技能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连招的动作太多,实战的时候面对高手很难连出来。二是技能在连招完成,实际释放之前会跳到半空中,有一个明显的停顿。会玩的人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虽然这招攻击范围很大,对方未必逃得出去,但对方可以羽化后接想办法在空中接一个连招较短的打断技能。比如‘盾击’。”


确实,技能释放前的这一段短时的停滞,对高手来说却是致命的,简直如同别人的活靶子。


刘传浩:“不过你们说得好像这个技能我能用似的,我到城门口找个木桩试试。”


果然,用木桩试过之后,飞刀的动作虽然和暗器一样,都是亮、射、投、扫、跳、踢六个,但不同的武器果然还是无法触发。


谢流萤:“唉,是我心存侥幸了,咱们进副本吧。”


我们五人进了副本,却见一处宅院中,一个样貌斯文的年轻人正等待着什么。忽然门口童子快步跑到年轻人跟前,小声道:“两位考官来了。”


年轻人赶紧提起衣襟,套上鞋子,跑到门口迎客。


门口是两位年长者,三人客套寒暄一番,年轻人便将二人请进屋内。


其中一个年长者道:“我就开门见山了,你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确实写得不错,不过里面那个皋陶杀人的典故是从何而来。老夫自问看过的书不算少,这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梅都官,你呢?”


另一个年长者道:“欧阳翰林没听过,老夫自然更没听过。方今盛世,才子辈出,老夫特来见上一见。”


晴天有雨:“这些人在说什么呀?”


我:“我也不清楚,估计是某段历史典故,对我来说超纲了,谢流萤你呢?”


师姐:“我也不知道。”


邓广源:“这年轻人是苏轼,两个老头一个梅尧臣,一个是欧阳修。”


我:“文科生果然厉害。”


三寸阳光:“那这段典故有什么说法吗?”


邓广源:“苏轼年轻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写了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里面有一句‘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李探花:“啥意思?”


邓广源:“意思是皋陶和尧,一个用刑严苛,一个用刑宽厚,前者受人畏惧,后者受人赞美。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改卷子的梅尧臣和欧阳修都觉得苏轼文章写得不错,但没听过这么个典故。所以特地登门拜访,来请教他这个问题。”


师姐:“这倒有趣了,考官请教考生问题,然后呢。”


邓广源:“然后苏轼就说,这个典故是我瞎编的,压根没这回事。只是联系上下需要用个典故佐证,承上启下罢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