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桓侯再生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九十六章

  桓侯再生

笔趣阁 www.biquge.ge,最快更新桓侯再生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建安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午未之交


天色一片灰蒙,强劲的西北寒风“呼噜呼噜”地低吼着,宛如猛兽悄悄地逼近猎物时,对血肉的渴望而激起的沉重喉音


道旁枯黄的野草,随着寒风瑟瑟发抖,无力地摇动着瘦弱无助的身体,一会儿胆战心惊地伏倒在地,一会儿怯生生地弓着脊背点头哈腰。


一支三万余的人军队冒着刺骨寒风,朝南面方向急进。


“将军,曹军追上来了。 斥候刚刚回报,他们已越过剡县,距离我军大约25里,领军之人似乎是曹仁!”朱桓策马来到我身旁,语气急促地禀报道。


“不愧是曹子孝,这么快就追上来了!”我勒住战马,回首朝北面看了看。


“看来那‘金蝉脱壳’的计策,还是起到了作用……”庞统也停下了坐骑,紧裹身上的裘袍。


“恩!”我点了点头,脑中却想到另一件事,“不知曹操有没有亲自过来?”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追击的决定,而且还迅速迫近我军,基本已可说明曹军的确被我军突然后撤的举动,以及在军营中所留下的那一番布置所欺骗。


他们肯定是认为,我军是因后路被截而不得不仓皇撤退。


但尽管如此,眼下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仅是曹仁统军,由“龙凤”二人共同筹划的这条计策被识破的可能性很小;但如若曹操本人也在,那情况就不同了。


无论是曹操,还是他麾下的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等一众谋士,都不是好惹的善茬,稍不留神,计划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甚至陷入危险境地。


“将军放心,只要能够截住张合的信使,断了消息,即便是曹操亲至,也不可能那般轻易地识破我军的计划!”庞统知道我心中所想,咧开被寒风吹得略呈紫色地嘴唇,笑了笑说道。


我沉思片刻,对朱桓交代道:“休穆。 照事先安排,将准备好的器械辎重丢掉一些!”


“诺!”朱桓应声策马离去。


“传令全军,加速行进!”将手一挥,我沉声喝令道。



大军越过吕县后,风骑斥候传来消息————张益成功地击杀了一名曹军信使,并截获张合亲呈曹操的书信一封。


览毕书信后,我将绢书递给一旁的庞统。


信上的内容跟我的猜测基本相似————张合只是将自己奔袭淮阴不成,反遭半路伏击的情况较为详细地做了一番描述。


张合知道。 在信中根本不需要他做什么进一步的分析。 只要将情况如实反映上去,曹操自己就会分析出前因后果。


“将军,张合一定派出了不止一个信使……”庞统很快将绢书上内容看完,眼睛略转后,抬头对我说道。


“这封绢书地笔迹隽秀清逸,丝毫没有金铁杀伐之气,绝对不是由张合亲书。 而照道理讲,如此重要的军情。 张合不应假手他人书写。


如今张合寻人代笔,最大的可能便是他需要多抄录几份,分派几批快马送出。 ”


军情紧急而重要,为保险起见,张合多派几批信使传递消息也在情理之中。


“从张都尉拦截的区域来看,不大可能另有信使能够脱逃过去。 这样看来,君侯那边一定也进行了拦截,不过漏了一个。 恰好又给张都尉最后截住了!”将绢书回递给我。


庞统继续分析道,“将军,依统之见,可以让张都尉他们回来了。 能拦住的,一定已经拦住;拦不住的,十之八九也已过去。 再留在那里也是徒劳无益,反而可能暴露我军意图。



“恩……”我点了点头……


………………………………………………


一路上不断遗落的器械辎重,如同血气一般吸引着贪食的“鲨鱼”。 在曹仁地催促下。 五万多曹军一路紧赶急赶。


死死尾随在我军之后,并总是试图缩近两军之间的距离。 “幸好”。 轻装行进的我军速度并不逊色于曹军。


但抛弃的粮草辎重,却也让我有些心痛。


这些粮草,大约可供三万大军一月所用,但为了钓曹军上钩,不得不忍痛抛了出来。 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不付出这沉重的代价,就无法搏得曹军地信任。



曹仁也并非战场上的“初哥”,而且他又在我手上栽过一个沉重的跟头。 曾经的教训,让他变得愈发谨慎。


为摸清我军究竟是真退还是假撤,曹仁接连派出十几骑斥候紧追在我军身后。


料到曹仁可能会有此举动,我早命大军后队摆出一付仓皇落拓地架势。 而且,未待曹军斥候做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查,我便命风骑兵驱逐可这批不速之客。


随着张益的返回,第一屯的风骑兵们再不给曹军斥候以任何的可“探”之机。



残阳西垂,寒风更劲。


时至申酉,我军终于进到了淮阴县境内。


连续六个时辰的行军,对军士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由于曹军急追猛赶赶,我军又必须营造出仓皇撤退的架势,一路上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连就食都是行军地过程中完成的。


六个时辰一百二十里,绝对可称得是强行军了。 所幸的是,这三万多士卒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都勉强支撑了下来。


而此刻,曹军与我军的距离已迫近至20里左右。 由此,也不得不让我惊叹这支曹军的精悍————同样的连续行军6个时辰,居然还能把距离迫近!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此大强度地行军下,曹军十之八九也已到强弩之末,不过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地心态在支撑着他们而已。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