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桓侯再生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九十八章

  桓侯再生

笔趣阁 www.biquge.ge,最快更新桓侯再生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地震、地陷、山崩、洪水、大风等诸般自然异象,向来都被与世事相联。 而日食更是远胜其他,属大不吉利的天象,通常被看作是上天对世人最严厉的告诫。


《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 君道有亏,有阴所乘,故蚀。 蚀者,阳不克也。 ”


又有“无道之国,日月过之而薄蚀(日、月经过“无道之国”所对应的分野天区,就会发生蚀),兵之所攻,国家坏亡,必有丧祸……”之说。


始自前汉(西汉)之时,朝廷便专令三台令史(太史令、太卜令、太祝令,都隶属太常卿)观测、记录日食之象,引为后鉴。 每逢日食,都会与内灾外祸相联系。


实在无法寻觅时,甚至会强行穿凿附会: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 是时,世祖初兴,天下贼乱未除。 虚、危,齐也。 贼张步拥兵据齐,上遣伏隆谕步,许降。


旋复叛称王,至五年中乃破。 ”


“光武建武十七年二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在胃九度。 胃为廪仓。 时诸郡新坐租之后,天下忧怖,以谷为言,故示象。 或曰:胃,供养之官也。


其十月,废郭皇后,诏曰‘不可以奉供养’。 ”


…………


最近的一次日食,则是在初平四年正月(196年)。 是时,恰逢李傕、郭汜挟持天子,专横朝政。


曹操以日食之象应于郭、李为名,出兵相讨,借机一举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计。



我从来没有想过,区区一次“日食”,居然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两天时间过去。 整个庐江城仍然处于一种极度恐慌不安的情绪之中。


往日里繁华热闹的街市,变得冷冷清清,各家商铺尽皆闭门停业,百姓躲藏于家中,焚香燃烛,乞求上天怜悯莫要降下天灾。


除此之外,据信报所知,庐江周边各郡县同样存有类似情况。 而荆、徐、交诸州恐怕也不会例外。


惊悸恐慌之余,一股暗流也逐渐自朝廷内外涌动起来。


依旧制,太史令有预测“日食”之责。


一旦发现有“日食”迹象,便要奏报天子,举行修禳仪式以救日蚀————天子需要身着素服,避居于正殿,摆放五鼓五兵,以朱丝萦社。 内外严警。


太史令登上灵台(皇家观象台),等待日食的发生,一旦发现变化,便击打鼓角,通知天子与朝臣。 闻听鼓音之后。 太仆令与太祝令需要颂文祭天,侍臣皆着赤帻,带剑入侍。


三台令史以上的官员,皆持剑立其户前。 卫尉驱驰绕宫。 伺察守备。 一直等到太阳恢复常态,仪式才算结束。


但这次地“日食”发生得太显突然,三台令史事先并未有半点察觉,自然也就谈不上举行修禳仪式以救日蚀了。


朝议之时,廷尉丞韩嵩以失职之罪弹劾太史令张进,罢其官。


随即,中散大夫秦翊上表,奏称“日食”天象印于朝制。 盖因“试举”、“功民”二制有悖祖法。 违天地伦常,才引起上天震怒,以至降下警兆。


若欲平息天怒,就必须恢复祖法,否则恐怕会引起更大灾难。


秦翊上表之后,立即引起不少赞同之声。


一时间,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试举”、“功民”二制,似乎这正是引发天兆的根源所在。


卫尉徐庶对此不以为然。 直称日食之兆并非应在本朝。 而是在许昌伪朝廷。 徐庶认为,曹操弑杀孝愍皇帝。


擅立新帝,以致国出二君,这才是真正有违天地伦常的行为。 此外,他更立场鲜明地为“试举制”和“功民制”辩护。


直言“试举”之法虽非古有,但利于选贤任能,擢拔寒门才俊入仕,正是功在社稷千秋之制。


“功民制”的推行,则可以激发大汉子民投军报国的热情,充饬武备,更是对大汉数十万将士的莫大认可。


长期以来,朝廷选拔官员所采用的都是征辟察举制度,士族门阀凭借这一制度,为其门生子弟地入仕大开方便之门。


而寒门子弟想要通过征辟察举入仕,希望可说是渺茫之极。 徐庶虽然业已官居九卿,但他出身寒门,对利于寒门学子出仕的“试举制”最为认同。


自试举制推行以来,短短六年时间,已经为朝廷选拔任用了上百位寒门学子,这在过去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事实上,这些寒门子弟出仕为官后,无论是在朝中,亦或是在地方郡县,多半政绩斐然,深浮民望。


如今,“试举制”已经成了荆、扬寒门子弟的最大的希望所在。 一旦将其取缔,几乎就等于将曙光在望的寒门子弟彻底地推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少府庞统赞同徐庶的看法,并指出试举制虽然在推行,但只是作为征辟察举制地补充,并不会影响根本,完全不必如此耿耿于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