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大世争锋 > 第1439章 寄人篱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39章 寄人篱下

  大世争锋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辆黑色的雪弗兰汽车,在黑夜的笼罩下,只露出两个大灯的光线,飞快的从大街上驶过,轮胎在看似平整的弹石路面上跳跃着,车轱辘发出噔噔的声音,在发动的轰鸣声之,忽隐忽现。


汽车在大帅府邸前停下来,在人搀扶之下,夏兆麟跌跌撞撞地来到帅府的台阶前。低声对自己的部下呵斥道:“走开”


他的酒量并没有那么糟糕,在夏兆麟和王亚樵说破之后,两人就没有再喝酒。


他就是在路上被汽车颠的时间长了,胃有点难受,酒意涌了上来之后,才有了一点醉意。在吹了风之后,这种醉意更加让他身体木了起来,可心里头并不舒坦。推了一把副官,反而自己跌跌撞撞地退了几步。


“长官”


“你别管。”


夏兆麟大步朝着帅府走去,卫兵认出来了是大帅的心腹大将,并没有拦人。反而其一个卫兵背着枪,大步的进入府邸的内大概是去通报管事的了。


卢永祥并没有让夏兆麟等很久,大战刚刚过去,虽然卢永祥和齐燮元打的是默契仗,可对于两个都是以新编军队练兵为主的地方势力来说,都是提心吊胆的事。说起来,两人就算是想要大打出,也持续不了多久。一个是立足未稳,一个是赋税不足,都无法在军队武器和装备上投入巨大,打起仗来也都是抠抠搜搜的透着一股子小家子气。好在最后双方都收场了,没有出现无法补救的意外。


不过这远没有比江苏军和浙军剑拔弩张让他更加紧张不已,王学谦的态度并不明朗。南方的临时政府王学谦有联系,燕京的关系也看似不错,和段祺瑞也有交情,就算是东北王张作霖和王学谦的关系也尚可,看似这位民国实力排名前的大人物要摆出一副立的态势出来,可谁也料不出这位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眼下民国的政治态势,看似打仗的地方都是在原之外,可所有派系的目标就是逐鹿原


张作霖如果先入关,那么奉军就将在这次比拼之获得先。


如果王学谦北上恐怕就会陷入异常混乱不堪的局面。而浑水摸鱼,就看谁的本事更大了。至于广州临时政府,眼下确实没有北上的实力,只有整合粤军,桂系和滇军,孙大先生的北伐才有一点会。这一点会还是在原大乱的前提之下。


的原者,的天下。卢永祥不相信王学谦会不动心。


而作为拦在浙军面前的第一道槛,卢永祥觉得自己是被架在火上一样难受。因为面对浙军,他连一点胜算都没有。


尤其是江苏内部的本土势力,也并非完全听命于卢永祥,只是卢永祥势大,无人敢冲出来做第一个发难而已。这和他当年入主浙江的时候,浙江警察厅装备不弱于普通陆军,数量甚至达到了上万人,而警察厅长夏超的野心并非无人得知一样,他却不敢轻易撤换夏超。加上本土派的周凤岐控制了部署在浙江南部的浙军第师,这也是卢永祥最后选择放弃浙江的原因。


自己的实力不足,弹压不住地方,才是一个军阀最大的悲哀。


入主金陵之后,卢永祥已经非常注重势力的培植,可他又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跟随的政治派系倒台之后,卢永祥已经无法从燕京借势来巩固自己的在地方上的统治。


反而在曹锟进入燕京之后,他不得不虚与委蛇,又是送钱,又是表决心。


可依旧不被吴佩孚所信任。


之所以能够留在督军的位置上,没有下台。还是和他的经历有关,不同于其他皖系的督军,卢永祥其实还做过很长一段时间曹锟的部下,当年他在第师任职,师长就是曹锟。要说他是皖系的成员,主要是他和段祺瑞早就交好,之后他的升官也和曹锟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皖系其他督军都因为段祺瑞的倒台,相继从地方上退隐,只有卢永祥还留在官场。


作为皖系的独苗,也是如今唯一的统兵大将,将来一旦曹锟倒台,他将成为段祺瑞最仰仗的左膀右臂,将面临和奉军抢食,和直系残余势力作战的先锋。


而那时候的局势,并不会比现在好多少。


至少,卢永祥是这么认为的,毕竟皖系的辉煌已是过去,段祺瑞只能依附张作霖才能重新进入枢。皖系的势力将受到直系的压制,奉军的排挤。到那时候,留给卢永祥的生存空间依旧是在夹缝里生存,并不会比现在好多少。


他之所以对段祺瑞还不离不弃,就是还那份提拔的人情。一旦他认为无力支撑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退隐。


王亚樵是卢永祥看的人才,并不是王亚樵有带兵的才华,而是这个人有远见,有化,也有能力,教九流也有很高的身份,在孙大先生和王学谦面前都能说得上话。王亚樵是卢永祥给自己留下的一个备用的退路。


假如奉军真的咄咄逼人,让皖系在收获胜利的时候处处受到排挤,那么联合国党和浙军是卢永祥能够做的,也是只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夏兆麟看着在房间里踱步的卢永祥,后者显然犹豫不决的在心里盘算着:“他还是准备走”


“大帅,要是你准备留下他的话,还有办法。”夏兆麟就等着这句话,王亚樵这个人有弱点。人有弱点很正常,是个人都基本上有这样那样的弱点。


而王亚樵的弱点是重感情。


这其实不算是弱点,王亚樵是带兵的将领,不管他之前是做什么的,可如今的身份是一方小诸侯。他要是不对自己的部下好一点,凭什么让他们追随他,给他卖命


卢永祥来了性质,挑眉问:“哦,说说你的想法。”


夏兆麟面颊在灯光下映出一片绛红,当然不是因为羞涩,而是因为酒精的作用,可心里却异常的活跃。这醉酒的人都这样,脑子异常清醒,可是就是身体不听使唤。好在卢永祥也没有怪罪夏兆麟的丑态,让他勇气倍增:“大帅,既然王亚樵这人重感情,大帅何不将第3师的军官都扣下来”


“都扣下来”卢永祥背着双踱步沉思。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按照他对王亚樵的理解,一旦自己的弟兄们都被扣,他就是想走,也不会再提出来了。


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双方都撕碎了脸皮,其实对谁都不好。唯一的好处就是,卢永祥可以维持兵力不减的一个假象而已。


尤其是江苏新编第3师的兵源也好,军官也罢,都大部分来自于斧头帮。


更贴切的说是来自于受到斧头帮控制的江浙沪地的码头工人,斧头帮的生意主要是运输,并不搀和收益很高的灰色地带,所以帮派人数惊人,可财力不能和青帮、洪帮,这些老牌帮会相比。而卢永祥看的并非是斧头帮的财力,而是他的人数。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斧头帮从建立之初的号称7000帮众,发展到如今的十多万人。不同于其他帮派的良莠不齐,斧头帮的成员基本上都是离乡背井的青壮年,码头上扛包的工人。


十万青壮,对于一个执掌一方政权的地方军阀来说,意味着什么,不用赘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