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四百四十五章 技术差距有多大?窜天猴和精确制导导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四十五章 技术差距有多大?窜天猴和精确制导导弹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f射线是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发现。


后来f射线被单独分离出来组建全新的实验组,并直接归属军方以及科技部门领导,其目的就是把f射线当做一种区别于qiáng湮灭力场的技术做研究。


当大手笔投入做一种单独技术的研究,实现技术的应用自然是就是最终目的之一。


但一直到现在为止,f射线依旧只是实验室技术。


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设备的成本太高昂,可靠和安全性无法做评估,二则是激发需求高,而jīng准度过低。


在实验直流反重力技术以及颗粒性材料基础支持下,f射线发生设备的可靠和安全性大大提升,再加上内置了微型核反应堆,f射线发生设备需要全天候24小时运行。


几个方面加在一起,解决了很多的问题,让f射线具有了一定的实用性。


但是,jīng准度的问题依旧没有改善。


f射线的激发口是无法即时tiáo整的,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发射,就让技术显得很jī肋。


如果能解决了jīng准度问题,f射线的实用性就会大大增加。


因为设备的笨重以及其他问题,激发口是无法做即时tiáo整的,最多只能做到多开放几个激发口,但f射线是直线传播,可覆盖的方向依旧非常有限。


现在就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如果能够发射扇面型的f射线,其覆盖范围就会大大增加,就像是刘云利所说,“最差也能够用在防空领域。”


在得到了王浩明确的答复后,廖建国和刘云利都非常的激动,他们又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而且是直接增加f射线的覆盖面积,若是能够研究出来,都可以开始论证制造可服役的f射线武器。


这也就达到了让f射线技术实现应用的目的。


扇面型释放射线是一个技术想法,确实是很不错的研究方向,但想要真正的研究出来可是很不容易的,暂时也只能顺着想法慢慢去研究。


他们的工作实在太多了。


现在实验组的主方向是完善微米级颗粒性材料设备,才能够制造出更高qiáng度的f射线。


同时,他们还要配合核聚变论证的实验研究。


实验组内一些设备也需要升级和维护,每一天时间都忙忙碌碌的,工作好像根本就干不完。


刘云利是实验组的技术负责人、主力干将。


他整天忙的晕头转向。


即便如此,他也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f射线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保密技术,也渐渐的具有了实用性价值,并和多方面的研究直接挂钩。


这就说明了技术的发展。


作为f射线研究的元老级人物,他自然会希望f射线技术能够有更多的应用,有更多的发展。


另一边。


王浩觉得刘云利的想法很好,因为他并没有想过把f射线变成‘f扇面’。


这个想法非常超前。


‘f扇面’是否能够成功激发,取决于qiáng度和内部的能量支持,原来f射线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自然不可能成功激发扇面形射线。


即便有了内部微型核反应堆的支持,是否能实现也是个未知数。


从理论上来分析,即便是能够成功释放出来,因为覆盖面积大大增加,所影响的距离自然也就大大降低。


“实验组那边已经证明,f射线持续时间和内部能源qiáng度正相关。”


“如果是扇面,需求的能量qiáng度就太高了。”


“想达到释放f射线扇面的程度,设备必须要内置qiáng能量源支持……核聚变啊……”


王浩越发感受到核聚变技术的重要性。


他轻轻摇了摇头,继续看起了核聚变论证相关的实验报告,汪百川已经提交了第一次实验的报告。


汪百川的实验大获成功。


这对于核聚变论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的实验证明了氘氘反应的可行性,就同时解决了两个论证问题。


一个是点火,一个是材料。


虽然最初的想法就是这样,但技术论证不能凭空想象,一切还是要以实验为基础。


王浩也对于核聚变的研究充满了期待,“论证,估计要半年以上吧。”


“再投入到设计、制造,以及后期的tiáo试……一年,大概率完不成,两年……可能吧?”


他有些不确定。


当王浩正陷入思考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忽然被敲响了,他抬起头轻声说道,“进!”


找过来的是何毅。


何毅和王浩打了声招呼,走过来把平板电脑放在桌上,说道,“看看这个,对我们会不会有影响?”


王浩带着疑惑看了起来。


那是《前沿物理杂志》新一期内容,上面是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最新研究,他们利用对qiáng湮灭力场进行磁干涉的研究,成功制造出脱离场力之外的圆柱形qiáng湮灭力场。


研究报道上还有一张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圆形灰暗空间外,多出个很突兀的圆柱形灰暗地带。


整体来看,就像是多了个把手一样。


报道上还出现了尤拉尹-诺沃提尼,他针对最新发现介绍道,“qiáng湮灭力场会被磁场定向排斥。”


“这是磁场对qiáng湮灭力场影响的特殊现象,我们称之为‘磁干涉’。我们一直在对于磁干涉现象进行研究。”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论证以及实验后,我们成功让qiáng湮灭力场脱离原本的场力范围,并发现它会以固定平面向外延伸……”


“同时,我们测定场力qiáng度也略有增加……”


“我们在讨论后都认为这个发现非常的重要,一则关系到qiáng湮灭力场的特殊性质,二则可能和材料制造技术有关。”


尤拉尹-诺沃提尼没有提到湮灭科技公司,只是说起磁干涉制造外在场力,‘可能’和材料制造技术有关,但看到研究报道以后,就很能直接想到磁化材料的制造问题。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制造出来的qiáng湮灭力场,就只是急于叠加力场技术下的qiáng湮灭力场薄层。


薄层,磁化效应自然很差。


如果是让材料通过qiáng湮灭力场薄层,就不可能实现材料整体的完全磁化。


湮灭科技公司掌握的磁化材料制造技术,让从事qiáng湮灭力场方向研究的学者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不明白如何通过场力薄层,来大规模的制造磁化材料。


现在……


尤拉尹-诺沃提尼自认为理解了磁化材料的制造技术。


通过磁干涉的方式制造出外在的范围性qiáng湮灭力场,自然就可用于大规模磁化材料的制造。


王浩看着报道感觉有些好笑,“他们的想法好像和我们不一样。当我们制造出这种圆柱形的外在磁场,想到的是怎么去继续延伸。”


“而他们想到的是……磁化材料制造?”


何毅道,“可能是因为湮灭科技公司吧,他们当然希望能够制造出高qiáng度的磁化材料。”


“也对……”


王浩点头道,“如果他们能把场力提升到7倍率以上,利用这项技术确实能实现材料制造,制造一阶铁不是问题。”


“是啊。”


何毅点头问道,“对我们有没有影响?他们距离发现f射线……如果走对了方向,就很近了。”


王浩沉默了一下,摇头道,“这个也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即便他们真的有了发现,和我们的技术差距也很大。”


“我们担心这个也没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