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耕读人家(科举) > 第6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章

  耕读人家(科举)

汪鋐虽然没听见方才那内侍与杨一清之间的谈话, 他却深知林蓁与兴王府的渊源,他心中想道,如果这真是林蓁的卷子, 那他可要好好卖林蓁一个人情。如果不是, 多送一份卷子给杨一清瞧瞧, 于他也没有什么损失。他正要起身, 却听张璁道:“慢着, 汪大人,我看这文章虽好, 言辞却是不是有些过于锋利了呢?什么‘归田于民’,还有‘民之为商,本不得已’, 又是‘天下为盗, 国不可久’,‘兽穷则逐,人穷则诈’,虽然有些文采,却一派书生意气,也无甚可观之处。杨阁老那里还有十份会试中排名在前面的举子的文章呢,这一份,就不必着急看了吧。”


汪鋐一听,张璁这是什么意思?策论嘛, 好的议论总是精辟而引人深省的, 故意挑几句话出来, 那难免就会显得有点耸人听闻,但是,这篇文章总的来说不错啊,一条条分析的言之有物,例证详实,这绝对是有所感悟才能写的出来的东西。汪鋐越看越觉得这是林蓁写的,但如今张璁是皇上面前第一得宠的臣子,他汪鋐虽然有军功在身,也没法跟张璁第一个挺身而出议大礼的功劳相比。杨廷和、费宏都被张璁、桂萼挤的致仕了,杨一清也还是席书借着那第二次上书的名义拼命保举上来的。作为阳明先生的弟子,席书本来也推举了阳明先生入内阁,怎奈朱厚熜对此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最后只把杨一清一个人召了回来。


随着席书病的厉害,最近致仕了,张璁和桂萼在朝中的势力已经无人能及。现在,就连杨一清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杨一清显然听到了张璁的话,他的心里也有些犹豫。时间紧迫,他得快点选出三份卷子呈给皇上排名。自己手里这会试前十的卷子肯定要优先读一遍,至于朱厚熜那句话到底所指何事,还是一边读一边想吧。


汪鋐毕竟也是官场老手,他见张璁泰然自若把那份卷子放在了一旁,他也就慢慢坐下了,心里却仍然回荡着方才读到的一段段文字。均田地,兴农商,裁冗员,还富于民,这文章针砭时弊句句在理,无论于公于私,都应该名列三甲的,张璁平时处事还算公道,为什么偏不愿意让杨一清读到这份卷子呢?


三百多份卷子,每份五千多字,阅卷时间却只有一日。十多位阅卷官忙忙碌碌,手持朱笔,除了杨一清手中那几份之外,阅卷官们需要轮流阅卷,称之为“转桌”,最后会将剩下的卷子分为两等,较好的那一等判作二甲,剩下的都是三甲,首辅大人略略看过之后,再交由众人把二甲三甲略略排一下名次,就算结束。


夜色渐深,众人有的累,年长的则有些困倦了。张璁站起身,走到殿外,打算让自己清醒一下。正好此时卷子从旁边传了过来,汪鋐便趁机从张璁放在一旁的那几张卷子里找出林蓁的,快步走到杨一清身边,道:“杨阁老,这就是方才我和张大人都以为有些苏文风骨的那一份。您不妨看一看,这篇到底做得如何?”


杨一清手中的卷子看了大半,已经有些昏昏然了。虽然嘉靖一副诚心求教治国方案的口气,但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些虚辞,谁也不敢真的提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多半都是先歌功颂德一番,再稍稍写一写教化礼乐的重要性。在杨一清看来,前十名确实篇篇文采斐然,但同样的论调看多了也实在是让人犯困。杨一清记起了刚才内侍传来的朱厚熜的口谕,刚忙从汪鋐手中接过卷子,定睛一看,一笔小楷工整俊秀中带着几分刚正,上来就如同一股清风吹入了这有些发闷的文华殿,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待他读道:“今朝廷取民,茶有征,酒有榷,山泽有租,鱼盐有课。自一草一木以上之利,莫不悉笼而归之公,其取下悉矣。夫上取下悉,则其势穷。”的时候,不由得认同的点了点头。他曾任三边总督,那些地方都不是富庶之地,朝廷屡次加赋,早就弄得民不聊生。又见后面论起冗官、冗兵,更是振聋发聩,读着读着,他整个人困意全无,拍案道:“好文!”


别人不知道,杨一清却知道这殿试的题目,是朱厚熜亲自拟定的。他不觉得朱厚熜这只是做做样子,这位少年登基的天子,在湖广就曾经小有作为,杨一清觉得朱厚熜其实是想好好收拾前朝留下来的这个乱摊子,如他所选的年号一样,留一个美好平安的盛世给大明百姓的。杨一清顿时决定。这份卷子,他要送给皇上御览!


汪鋐早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之上,和从门口呼吸了一会儿新鲜空气的张璁故作热络的谈了几句,众人又各自把目光投向自己眼前的试卷,认认真真的读了起来。张璁并没有注意到自己手边的那一摞纸有什么变化,而杨一清则正在将他那里的十一份卷子排好次序,汪鋐拿来的这份,杨一清略一思索,将手中第一份掀起,把这份紧跟着放在了后面。


此时,林蓁他们正在试穿殿试那天领到的国子监发放的进士服。这一身衣服是要在传胪的时候穿的。穿过之后还要归还国子监,而且不能裁剪,所以众人只能私下里调换。林蓁想起了那些被借来借去的毕业礼服,只不过这件衣服的意义可远远比毕业礼服更加重大,整个大明所有的士子所羡慕的所期待的,无非就是把这么一件进士袍穿在身上的那一天了。


林蓁一瞧这衣服又宽又大,心想自己还是很有必要尽早好好试穿一下,万一不合身,也可以找人调换。明朝的进士服是一身靛蓝色的罗袍,颜色既雅致又鲜明,林蓁将这袍子披上比量了比量,发现至少长短合适,不用太过担心了。他却不知,这颜色衬得他面如冠玉,满是少年才子的聪慧灵气,比他平日朴素的装扮不知道显得他俊俏了多少。


翁万达正要较上林蓁一同出门访友,见了林蓁穿进士服的模样,不禁连声称赞。恰逢赵时春、王慎中来访,王慎中还带了一位福建同乡叫龚用卿的,他年纪和翁万达相仿,也是福州有名的才子,会试名次尚在林蓁之前。几人聊起传胪盛典,心中都隐隐有些期待。几人相约,若是都能入了一甲二甲,留在京中,就要一起去好好地庆祝庆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