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翠花的六十年代 > 第27章 傻小子不用白不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章 傻小子不用白不用……

  翠花的六十年代

方淮心买的最多的, 还是布和棉花。还买了两个搪瓷盆,这洗脚洗身上,总不好跟洗头洗脑用一个盆吧?


再就是米面油了。


售货大姐说了,粮食农场给分,那两个买完货一直不走, 在跟女生这边儿撩闲的男生也说,已经通知他们男知青那边儿去领粮食了, 人家领导说了, 男同志得多干点儿重活, 搬搬抬抬的,就别让女同志干了。让他们一块儿领了给女生宿舍送过去。


那就行了。


分的粮食就是玉米,量就不知道了。顶多再分点儿高梁米和大豆, 都是农场自产的。


想吃点儿杂粮细粮,那就得自己买了。


方淮心本来想着买几包挂面回去, 那东西做起来方便, 再打上两罐子肉酱,这大冬天的,也坏不了,跟挂面一拌, 那就是好饭了。


这供销社里根本没有挂面卖。


就是白面, 也是粗面, 没有精面。大姐说了,没人舍得吃,不好卖, 所以从来不进货。


那就粗面吧,买上半袋子。再买上两袋子土豆,十几颗大白菜,几十斤地瓜,也就行了。


回到宿舍,果然,粮食都领回来了。一人两袋子玉米。


方淮心她们三个人,靠着西墙放着足足六□□袋玉米。


“这可怎么吃啊?还得咱自己去磨坊磨呀?”挨个打开一看,全是玉米粒子,干净是挺干净的,只是这玉米粒子,怎么吃呀?


“先找个袋子,倒出来一些,我去磨坊那边儿,先磨些玉米面儿吧?”之前买了那么些个东西,李英都没花钱,这会儿,她就自己找活儿干。总得找点儿平衡,特别是在李敏慧那嘴贱的说过那些话之后,这姑娘就有点儿敏感。


“行,我那儿有不用的布袋子,我去拿。”方淮心一点儿没犹豫,直接就同意了李英去磨米的提议,孙小云也不出声,只在一边儿收拾分配买回来的东西。


别看李英长得瘦瘦弱弱的,可劲儿还真不小,那一布袋子,足足装了大半麻袋,人家背上就走了,速度一点儿不慢。


“心心,你买那么些布跟棉花要做什么呀?”孙小云就纳闷。


“我看这天儿也实在是太冷了,咱们在屋里编席子还好。林援他们在外面干活儿,肯定特别冷,我想着给他做副手套,再做一双厚点儿的棉鞋。”上午林援来找她,冻得那个样儿,方淮心就想着要给他做手套了。


“哟,还挺会心疼人啊。你俩是不是有事儿啊?”孙小云眼珠子一转,就用特别暧昧的眼神看着方淮心。这年头儿虽然不流行处对象儿吧,可这情窦初开的年纪,难免有个少年慕艾,少女思|春的情绪。


“瞎寻思什么呢?我才多大呀?从小一起长大的,我能眼看着他挨冻啊?而且,这不想着,一块儿给夏天也做上吗?怎么滴?我对夏天也有想法?”方淮心就白了她一眼。


“哦,哦,哦。”孙小云本来就是开玩笑,也就不再追着不放了。


“快别收拾了,过来帮我一起做吧?”


“来了。”


结果两人光是摆弄那布跟棉花,不会做呀。


手套还能简单点儿,这大东北的,也不用做那种特精细的手套,这边儿叫手捂子,就大拇指单独分出来,另个四个指头都不用分。直接对在一起就行。一看就会。


就是这棉鞋,还真有点儿技术含量。她俩都没做过!


还是李英回来,说她会做。


这姑娘,家里到底啥情况啊?她咋啥都会干呢?


不过有她这个人,可省了好些个事儿了。


这做鞋,得先纳鞋底子。千层底儿,得把布先用浆糊一层一层的粘起来,分成两三毫米厚得一片一片的,再用麻绳订起来,至于钉几片,那就看各人的选择了。


方淮心不差布,又想着把鞋底做厚一点儿,能更隔凉,足足纳了六层,这可是费了劲了。拿锥子锥的时候,真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才能锥透了,按李英的说法,正常四层的鞋底子,她一晚上能纳出来两三双,可这个,两天都纳不出来一双。忒费劲了。


“那还不好办,咱们是没劲儿,不是有有劲儿的嘛!”


方淮心拿着李英熬了一夜纳出来的一只鞋底子就去找林援去了。


“这是打算给你做的鞋,可是我们戏儿小,纳不透。你就按照这个纳好的针角,用锥子,把眼给我们锥出来,明儿给我们送回来就行。别的不用你做。”送过去一堆鞋底子,再加上一个李英纳好的成品。顺手还把做好了两副手套给他了。


“好咧。还是小方块儿好,知道心疼你哥。”林援一样也不知道啥叫跟方淮心客气,乐颠颠的把手套和鞋底子就接过去了。


“还有啥活儿要我帮忙不?”


“那你下工之后。来帮我们把剩下的玉米给拿到磨坊磨了去呗?”


得,不客气到一块儿去了。


东西交出去,就放心了。


回屋接着编席子。


又不是什么有难度的活儿,干了一天,手就熟了。出数儿很快。


加上还有事情要办。一个上午,方淮心就编了二十张席子。十多分钟就能编一张,不过这是在张美娟她们帮助的情况下。


发生了昨天的事情,再加上赵场长的态度,显然也是看不上李敏慧那个做派,今儿个干脆,连帮她的人都没有了。谁都知道,一路上是孙小云和方淮心照顾着她的,结果她转脸儿就能说出那话来。谁还愿意理她。就都跑过来帮着方淮心她们。


活儿都干完了,孙小云跟李英就跟许三喜说了,下午让她们备课去,她们自己干就行,多干出来的,都是额外算钱的,谁好意思还让人家帮忙啊。


“场长,我明天能请一天的假吗?”中午吃饭的时候,方淮心就把赵场长给堵在办公室了。


“请假?你要做啥子?”赵场长就看着这个老领导家的闺女,他呢,当年打仗的时候,受过很重的伤,是被直接送到后方总医院去,让黄芪给治好的。也就是黄大夫了,换个人,他的命可能都保不住了。只是黄芪那些年救过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记得有他这一号。但是他可没忘了救命恩人。方淮心是黄芪的闺女这个事儿,还是李场长告诉他的。知道以后,他谁也没说,一点儿没声张,但这孩子,到了自己手下了,那是要尽心的。


“是这样的场长,我妈因为工作需要,被派到砬子山林场了。我们一起出发的,我想这会子她肯定也到了,我想去看看她。”有啥说啥,方淮心能感觉到赵场长很可能是她们家的故人,更没必须隐瞒啥了。


“行。给你两天假,去看看吧,也让你妈安心。对了,我听李场长说,黄大夫可是带了不少好药过来,你看看,能不能给咱们农场匀一点儿出来啊?这个事儿办成了,不扣你工分儿,给你算出差。晚上我跟江队长说一声儿,明天早上,你跟着车队走就行。他直接就给你拉到林场去了。”赵场长总好说你妈是我恩人,我罩着你,给你开后门儿吧!所以,人家找了个很好的理由。


“谢谢场长。”方淮心这个高兴呀,听话听音儿,赵场长说得够明白的了,人家连她妈姓什么做什么的都知道,这是跟林场那边儿早就通了气了。


“行了,回去吧。一会儿我再给林场那边儿去个电话,让他们转告黄大夫一声儿。”林场长就把人打发了。


回屋里之后,也不午休了,方淮心直接就开始干活儿。


“咋了?这么积极?缺钱啦?”孙小云看她那个样子,还以为是买东西把钱花完了,要多赶些草席子出来换钱呢。


“不是。赵场长给我另外安排了工作,我这不是想着能赶出来一点儿活儿是一点嘛,万一任务没完成,工分也能少扣点儿不是。”既然赵场长说了,要给她按出差算,方淮心就不可能拆人家的台。


“啥工作啊?”好奇心谁都有,李英也把脸转过来了。


“去林场拿药。”这没什么可瞒着的,那药拿回来,也不可能是赵场长自己用,肯定还是给农场备着的。农场里没有医务室,连个卫生员都没用,这个还是在供销社里看到还卖板蓝根,好奇问了一嘴,售货大姐说的。


“哎妈,去林场拿药为啥让你去啊?这大冷的天。咱们又刚开,谁不能派啊?不会是因为早上的事儿,给你小鞋儿穿呢吧?”孙小云声音低低的,说这话的时候,还拿眼剜了外间一眼。


也不嫌弃费劲,门上都挂了帘子了,中间还隔着张美娟她们屋,你瞪得着吗?


“不是。我妈是林场的大夫,我顺便过去探探亲。嘘,别声张啊。”不是不能说,只是觉得没必要。


啊,这样啊。那就明白了。


孙小云跟李英两个啥也不说了。下午也没闲着。人家还说了,今儿下午的活儿都算是方淮心的。保证不让她耽误工分儿。


行吧。一屋住着,这样儿挺好的。


林援下工的时候,晚饭都没吃,就跑女和宿舍这边儿来了。


人家还没空手儿,可不是给方淮心带礼物了。而是拿着他的空饭缸,进了屋,笑出一口大白牙,把饭缸往灶台上一放,就看着仨人嘿嘿的笑。


“这是干啥?要上饭啦?”方淮心被他逗得不行,嘴上挤兑他,手上却没闲着,开了锅,舀出来半瓢水,找了个空盆出来,把他那饭缸子放里面烫着。


“嘿嘿,这不是一帮子大老爷们,也没有会做饭的,夏天那小子说是会做饭,顶多就算能把饭糊弄熟了,早上给我们熟那玉米糊糊,里面还有石头子儿呢,那个味儿啊,剌嗓子都。你说一样的玉米面儿,人家王婶儿做的咋就那么好喝呢?那玩意儿就是添上水煮开了就行,难为他怎么做成那个味儿的呢!”


那是可着劲儿的吐槽夏天的手艺。


“你也就是个嘴能耐,你那么会,你咋不做呢?”


“我是理论派,我觉得夏天的气质,更适合做伙夫。”说的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那晚上你们打算做啥饭呀?”孙小云在边儿上听得热闹,就好奇,这一帮子,晚上怎么吃。


“还能做啥,整了两大锅水,底下煮的土豆,上面蒸的地瓜。高明他们几个去买大酱跟大葱大白菜去了,说是等土豆熟了,往一起拌着吃。我可不想吃那些个生菜生酱的。云儿,英子,你们晚上打算做啥呀?”林援这个不见外劲儿的,用着人家的时候,那嘴甜得哟,都叫上昵称了。


“本来想做个大碴粥的,这不是没有大碴子嘛。想擀个面条儿吧,昨儿个还忘买擀面杖了,再说我们也没有面板子,明儿还得求求王队长看看能不能帮着做一个。这不就一直还没动手儿呢嘛!”


孙小云嘴多厉害呀。明明是她们编席子入了神,着急赶活儿,没急着做饭,这会儿林援一问,她到是给林援稍上话了。


“哎哟,你看,干活儿的这不是来了嘛。这就给你们把大碴子磨出来去。放心,保准,大碴子小碴子,玉米面儿,一样儿不少。您就告诉小的,一样磨多少就完了呗。擀面杖就更不算事儿啦,一会去磨坊,顺手我就捎回来了。再给江嫂子先借个面板用一用。一准儿把事儿给您办了不就完了嘛!”林援多精呀,一听孙小云□□,还有啥不明白的,再说他本来也是方淮心找来给磨米去的,顺势就把话给接过来了。


他一个人,背不了那么多玉米,先背了昨天剩下的那半□□袋,往磨坊去了。


农场的磨坊就在供销社的边儿上,也是农场的重要部门,这一年打下来的粮食,去了交公粮的,剩下的可不都得在这磨坊深加工嘛。林场那边儿不种地,口粮都是从农场出,还有江湾屯,方圆百里,就那么一个三百多人的屯子,以前都是屯子里的石磨坊手工磨米的,农场开起了机器磨坊了,那边儿也都过来。


但是吧,那磨坊的大机器,不到秋收的时候,是不会开的。秋收的时候,都得县里来技术员儿才能用。平时自用,都是一台半自动的机器,动力还得是人来提供,那也比石磨快多了。一□□袋的玉米,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儿,就能磨完。


因为不烧油,所以,场里也不要钱,除了秋收机器忙的时候,平常谁想用都可以,有专门看磨坊的一个大叔看着,别把机器弄坏了就行。


见林援背着玉米走了,孙小云抿着嘴笑。


“英子,咱把面和上吧?一会儿给那位爷擀面条儿。”和面这么高难的活儿,孙小云还干不了。


“嗯。”李英拿了一个空盆就去盛面粉。


“英子,多和一些。看着吧,一会儿保准得把狼招来,咱那点儿面还不知道够不够。小云,英子和面,咱俩先把土豆皮打出来,洗了。再把白菜切了,一会儿做白菜土豆儿的卤子,这个我会做。”方淮心就安排活儿。


还真就让她说着了。


没一会儿功夫,林援背着磨好的大碴子回来了。


屁股后头跟着一串儿,五六个大小伙子。有拿着擀面杖的,有拿面板的,还有手里拎着一小条子五花肉的,还有手里拿着面口袋的,反正都没空着手就对了。


得,这意思,俺们也不是来吃白食的,就是不会做,来蹭口吃的。


行吧。


把东西往灶台上一放,一人一麻袋玉米,背起来就往磨坊去了。


“三喜姐,三喜姐,能让姐姐们来给我们搭把手儿吗?人太多了,面条我们擀不过来了。”


方淮心一看这阵势,根本没法儿悄末声儿的给他们做面条儿了。还不如大大方方的,一块儿呢。


许三喜也是个精明人儿,方淮心一叫,她就知道啥意思了。


这个忙必须得忙啊,每人两麻袋的玉米呢,这有劳力上赶着上门来白给使唤,不用白不用嘛!


“来了来了,姐妹们,都先别用功了,给小方她们帮个忙去。正好儿,昨儿个我买了半斤大酱,看你们那也不够,我给添上了。”就开始张罗上了。


她这一招呼,谁好意思干坐着看呀,就都把手上的书放下,来里屋帮忙。


“李敏慧,不用你帮忙了,别耽误了你写检查。你回屋忙去吧。”许三喜看不上李敏慧,刚一来她就不团结,搞得她这个队长好像多没有能力似的。再加上她那一脸受了多大的冤屈,跟谁欠了她八万藏似的大长脸,谁爱看呀。


直接给撵回屋里该干吗干吗去了。


人一多,这活儿就好干。七手八脚的,连着张美娟她们那屋的锅,两个锅一起烧水,等着面条擀出来一起煮,快。


有人烧水,有人擀面条儿,还有人洗菜切菜的,到是把方淮心给解放了,她只把小炉子上的水壶拿下来,换上个炒锅,这也是昨天刚买的。只管做卤子就行。


做饭这个事情,方淮心不是全不会,只是会得不多。上辈子活着的时候,自己动手的时候少,身边儿好几个丫头伺候着,还有大厨房小厨房的,厨子都是京里的名厨,她亲自动手的时候,都是四十岁往后了,不亲自出去跑买卖了,在家里坐镇,有时候为了拉笼人心也好,为了消磨时间也好,跟着大厨学过几天儿,做做样子罢了。后来做鬼了,闲得无聊的时候,把做菜当爱好。可鬼又不能真的吃到,只能闻味儿,做那玩意儿吧,闻着是还行,可味道啥样,谁也不知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