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翠花的六十年代 > 第34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

  翠花的六十年代

“不行, 我得准备些药材给你姐邮回去。她婆家那个情况,哪里有余钱给她补身子的?再说她婆婆也不懂。你姐又是个傻的,方子我是早都让她背死了的。但是她肯定舍不得。不行,现在这边儿手头上的药材都是治病的,调养的还是少。我得给老何写信, 让他把药直接弄好了给她送去,这女人怀孕, 特别是第一胎, 身子必须得调养好了, 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儿……”


黄芪一接到信,知道大女儿怀了孕,一边儿是感慨这时间怎么这么巧, 她离开京城了,闺女那边儿偏还怀孕了。没办法亲自照看着, 就挖空心思的想着, 自己还能做什么。


胡魁天天跟着学医,自然也知道了方家大姐怀孕的消息。第二天胡大婶就跟他一块儿来了。还带着一大包的山核桃,一盒子阿胶,两罐子野蜂蜜, 还拿了一棵五十年的人参。


“这阿胶还是早年我攒下来的, 一直没舍得喝。全都陪送给闺女们做月子了。就这个难得点儿, 别的到还好,要多少他爹都能弄到。我寻思着多了也不好邮,先拿这些让闺女吃着, 吃完了咱再给邮。”胡大婶开门见山,一点儿也不见外,连客套都没说,一样一样的把东西拿出来细说。


“谢谢嫂子啦。这些东西我还真是不好弄好,就不跟你们客气了。都是补身子最好的东西,我代淮清谢谢嫂子。赶明儿个孩子生下来,一定让他记得胡姥姥的恩情。”黄芪拉着胡婶子的手不松开。这两口子,把人情做到,你不对人家孩子好自己都过意不去。


“什么恩情不恩情的,说那个不就远了吗?”胡婶子不肯受。


“不说那个。嫂子,我可得提一句,这人参,孕妇可不能随意的吃啊。实在要用到,也得看具体的情况,不到必要,不能用人参补的。别的到真真是对孕妇再好不过的。正好,我这儿也不忙,这人参咱不邮了,明儿个让胡魁再把胡老哥藏着的好酒搬来一坛子,我可还欠着他一坛子药酒呢!”胡大婶的态度,让黄芪也就有啥说啥了。做大夫的,就看不了别人乱吃药,乱补也不行。


“好好好,就听妹子的。”黄芪这个实在的劲儿,胡婶子就很高兴了。


再加上黄芪自己准备的几样适合孕妇吃的能入药能食用可以做食补的药材,转天儿就又让林援给捎到镇上去邮。头一天是罗玄跟车,他们几个现在是车队到火车站卸木头的时候,就自个儿在县城里逛,每天都必去的地方就是邮局。方淮清的东西和信是罗玄给带回来的。


知道她们肯定还会给方淮清回邮东西,第二天林援跟车,特意来了一趟。


东西邮出去了,再多的事情也做不了。


“小酒盅,你安排人,盯着点儿方家其他人的消息,有什么情况马上告诉我。”之前方淮心一点儿也没想起来,自己有一个特别好用的传递消息的渠道。盯人盯梢儿,还有什么人能比鬼更方便的呢?


“主人,如今这世道,咱们这样的,在上面待不长啊……”人间什么样不说,反正是随着各种破四旧的运动进行,孤魂野鬼,狐黄莽怪的这些个,是没有什么生存的空间了。不是死就是伤,要么就是躲到深山老林里不敢露头儿。入了冥界领了名牌的大鬼小鬼们,那是打死也不想上来人间的。那个气氛,它们很难维持住鬼体的。


“不让你们天天盯着,也不用到地面上来。就多注意点儿就行。不怕花钱,多花钱,雇老鬼,修为越高的越好。”并不是修为越高的老鬼就越有钱的。


为啥会有那句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是因为没有钱,鬼想要过得安生那万万不可能的。冥界比人间黑暗一万倍都不止的。


有些个老鬼,熬了几百上千年,都没能混到个投胎的机会,还不是因为没钱疏通嘛。只能一直在冥界滞留,为了不被欺负得太惨,只好努力的修练。偏偏修练又是个相当费钱的事情,不给人打工怎么办?


“明白了。我回去就找人。主人,之前咱们说的开店雇人的事儿,我已经开始安排了,人也雇了一些。酆都鬼市的钱婆婆您知道吧?她同意来做咱们服装店的掌柜的了。研究所的负责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读书人的脾气您也知道,真正好的吧,脾气硬钱买不动。能花钱买动的,我都看不上,何况是您了。还得再看看。”小酒盅借机汇报了一下工作成果。


如果说冥界也有首都,那酆都就是了。酆都城里住着几千万的鬼民,繁华得人间难以想像。酆都鬼市也是整个冥界最繁华的所在。


小酒盅说的钱婆婆正是鬼市里最有名的绣娘,不光一手绣花的功夫出神入化,栽缝的水平也是无人能比。偏她命苦,活着的时候,一生未嫁,收了几个徒弟,死后又赶上了乱世,徒弟们也都死了个差不多。没有祭祀供奉,日子过得很是凄凉。再加上有人相中了她的手艺,故意从中做梗,不让她投胎转世。只能要冥界飘零。最后没办法,为了不魂飞魄散,只好寄身上鬼市的一家裁缝铺里做绣娘。她的作品,万金难求。可卖出去一件,她本人连万分之一都拿不到。


这就是冥界。


当然,那裁缝铺的幕后老板,就是不许她投胎的那一位了。


其实那人也不过只是个小人物,大人物是看不上小小的裁缝铺子生意的。所以小酒盅根本不在意那人,直接挖人。钱婆婆被拘了几百年,有人开出了让她满意的条件,当然会抓住了。


冥界呀,有功德有根基的,都去投胎了,差一点的,也能混上个一官半职的。啥也没有的,就只有被剥削的份儿了。可别以为像是裁缝铺老板那样的小官就能多有钱,冥店的店铺多了去了,他那样儿的多如过江之鲤,数都数不清。那店铺的收益,他能得到十分之一,就算是混得好的。为啥大人物们一个个的啥心不操还过得那么滋润?还不是层层都得上贡吗?


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吴翠花那样,从后代子孙那里得到数额巨大的孝敬,既便是少数能有的,不是花钱买了投胎的机会,就是坐享其成了。也没有她这样的良性循环的。吴女士能成为数得着的大富婆,原因实在是很复杂,时也命也,更是运也!


“行,那些事情你看着安排就行。把方家的事儿一定要做好了。”方淮心不怎么关心冥界的事情。经营多年,她的身家跟地位已经稳了,除非阎王爷亲自下令抄了她的家产,要不然,谁也动不了她。这些年,早都喂熟了。


明面上,暗地里都做了安排了。就没什么再担心的。


没过几天,东州的方淮运也来了信和包裹。信呢就是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盐场子里也是对他们这样的知青挺重视的,他一去就做了技术员儿,在包装车间里看管机器的。吃住都是在盐场里,大锅饭,大宿舍,大家都一样,没多大差别。


被褥收到了,帮了大忙,东州在海边儿上,冬天没有暖气,那个冷,是能冻到骨头缝里的。他这样的北方人是真的有些受不住那个冷。盐场里倒是给发了一套被褥,可是太薄了,根本不保暖。


别的就没再说什么了。


包裹里邮来的,是两布口袋粗盐,得有十来斤。这可真的是干什么就有什么了。还有一小包绿茶,说是盐场子旁边山上产的野茶,车间工人给他的,他尝了,味道非常好。这就些东西了。


还别说,别看那是粗盐,可真是好东西。这年月,那真是什么都缺。林场农场这边儿不缺吃的,可是山上不产盐哪。供销社里盐都有数儿的,两位场长路子再广,也没能弄到太多盐。所以,每年到了做大酱,腌咸菜的时节,那盐总是不够用,东北人又离不了这些东西。那酱啊,因为盐不够,好些个人家的酱没几个月就都酸了。都是将就着吃。


为啥赵场长不同意孙小云做酱菜?还不是因为盐不够嘛。这会儿有了方淮运这个路子,多多少少能解决一点问题的。最起码,自家不会缺盐吃了。


也是黄芪说了,方淮心才知道,山里居然缺盐。


缺盐跟她说呀,要多少有多少!


这下好了,有了小哥这个晃子,以后她往里添上些,也就不引人注意了。


黄芪给方淮运回了信,提了一下大姐怀孕的事儿。又嘱咐了几句。没再邮东西。


随后,方南国与方淮远的信也到了。他们毕竟是爷俩,有个照应,再加上方淮远这个大夫在,受不着穷,挨不到饿,日子过得也还不错。方南国还说,虽然不能搞研究了,但也有时间好好看几本书了。他能稳得住。


他们也给邮了东西,就是一袋子柿饼,一袋子枣。


这回没给回信也没邮东西。


“妈,把枣给我姐邮过去吧?怀孕吃这个好。”方淮心一看是大枣,就没往出拿。


“不用,你留着泡水喝吧。你爸肯定也给你大姐邮了。不用你操心。”这点儿默契两口子还是有的。


好吧好吧,她一个独老太太,一个人时间太久了,忘了夫妻是怎么回事儿了行不行!


又过半个月,大哥方淮元的信才到。国家太大了,南北两端,写封信,来回一路上就走了一个多月。


方淮元在部队上,又在管后勤,除了不能带兵打仗了,不缺什么。也给邮了东西,一样是当地的特产,就是一些民族特色的土布还有小装饰品。吃的是不能邮了,路上这么长时间,而且他那边儿温度高,时间长都坏了。方淮心给他邮的东西里就全是干货,没有冷货。就是知道到不了地方就得坏。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保持着每周跟方淮清通一封信,每个月跟其他家人通一封信。日子就这么安定的过下来了。


黄芪还是没有听方淮心的劝说,到底进山去了。不过有老胡爷俩陪着她一起,安全上还是有保障的。李场长不是都说了嘛,这后山主是老胡家的后园子。


收获很丰富。大山就是宝藏,又都是人迹罕至的老林子,好东西都保存得完完整整的。老胡都下山二十来年了。哪怕是当年山里的珍禽树木被他们消耗了不少,也早都恢复过来了。更何况他们不过是一个山寨子,就是天天吃榛鸡,又能吃多少?对于大山来说,九牛一毛而已。


随着他们采回来药材越来越多,林场跟农场的医务室储藏都丰富多了。甚至还有不少,能送到县城、省城的医院去,通过两位场长的各种辗转腾挪的手段,把供销社的货物品种又丰富了不少。


过了清明节,方淮心就搬回农场了。


江水已经化开了,林场的伐木工人,三月初江水开化,跑不了马车的时候,就停工休息了。接下来就等着清明之后开始的植树和护林工作。


三月之后,过江就得坐船了,别看这一段江面不太宽,那船也得走上二十分钟呢。又没有顺路的马车可以搭。每次来回还得求老胡赶车接送。不方便了。


清明之后,农场要开始忙。方淮心就回来了。


县领导还是说话算话的,真的一开春儿,就给农场分配了十辆拖拉机。知青们在军垦农场那边儿实习了一个月,都能上手了。赵场长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到县里,把拖拉机开回来,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拖拉机开回来没几天呢,人家自己出电线杆子,自己负责按电线杆子,县里只要同意安电,再给准备足够的电线,给配个变压器,人家自己就把电给接上了。有电了,电话也就通了。


电灯电话的小日子,这就过上了。


万事俱备,等到能动工的时候,可就省了大力气了。十台拖拉机,突突突的来回在地里跑,一天就能开出来二十亩地来,再回上手工开荒,拖拉机先走一遍,那地也好翻了,一千来号工人,一天也能开出来三四十亩来,按这个速度,到了五一开如种地的时候,能开出来差不多两千亩地来呢!


这得多种多少粮食呢!


赵场长多精啊,跟县里报的时候,人家说了,今年大家宁肯不睡觉,也要在春播之前开出一千亩地来,往年也就是开出来二三百亩,人是有数儿的,开得太多也种不过来。今个要不是为了拖拉机,他也不会报这么大的数儿,就这人家也留出了一半的余地来。


那少报的数儿,也不跟农场的地放在一起开。而是接着江湾屯的地开。往山后开,没有人带路,轻易都发现不了,山后还有这么些地。荒地太多了,没有大里面儿去的。


两边都有默契,那地里,有两百亩是给江湾屯的。剩下的八百亩,按户分给农场和林场的工人的,只要不耽误公家的活儿,地里的收成都归各家自己。有这些能落到自家腰包里的好处,两边儿的口都严得很,谁来也看不露。


知青们是后来的外来户,但是小孩子,好哄。赵场长给知青们的待遇比他自己的都高。借着机械化需要的名目,他们是吃的好住好,挣得也多。家里条件不那么好的,像是夏天、王红梅、李敏慧、高明他们,每个月都往家里不少寄钱寄东西。就是那些条件好的,能在单位里这么受重视,那也说明孩子有出息了,一个个的跟家里通信,都被夸得能开了花儿。


这种情况下,在来了农场这么长时间,跟场里的年轻人也都打成一片以,连李敏慧那样儿的,都交到了几个朋友,彻底不跟女知青这边儿交往了。通过他们那些个小伙伴儿的嘴,把需要保密的事情,以及保密的重要性跟他们说清楚明白了。就都知道了,跟家里人写信,都保留着说的。


等到了播|种的时候。除了往年的玉米大豆和油菜,今年又种了很大一片的高梁,谷子,麦子,还有大黄米,也种了几十亩。这是冬天包豆包必须要用的。产量底,往年为了完成交公粮的量,种得不多,到了冬天,好些个人家还得从江湾屯买大黄米。


还有更重要的,白菜土豆地瓜那些个,边边角角的地方全种上,也就够分的了。各家都有自己的自留地呢,人家都吃完,用着农场分,就是供着食堂和知青,才能用多少啊。


还有承诺孙小云做咸菜的,萝卜甜菜芥菜的,赵场长也没忘了,都种上了好几亩。


林场的工人每年春耕的时候都会过江来帮忙,农场供三餐。


算下来,地里也是几千人忙活。热闹得不行。


方淮心不用下地,就在医务室里坐班。带赵雅丽跟江彩霞。可大家都下地去了,她们这么干待着,实在不好看。仨人就每天往江边上跑,江边还有不少半大孩子,也都在下网捞鱼。她们就帮忙。在水浅的地方,就网子直接都能捞到。


棒打狍子瓢舀鱼,那不是开玩笑的。


每天一篓子鱼,别管大小,也得有个二三十斤,回去送到食堂用水养上,再加上孩子们网天的,养上了两三天,大家伙儿就能改善一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