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翠花的六十年代 > 第58章 回城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章 回城啦

  翠花的六十年代

罗道士果然很是支持罗玄他们一家子回京城:“回去, 回去,都回去。云开雾散, 一切都过去了,是该回去的时候了。这是你媳妇儿提出来的吧?你小子, 可没有这份儿见识。”


“您是一天不嫌弃您亲儿子一遍,就不得劲儿。我这不是想着我们要是一走,就留下您跟我妈老两口在山里,虽说有胡叔他们做伴照应着,可毕竟离得远了不是, 您到哪都能活得好好儿的,我这不是惦记我妈呢嘛!”罗玄嘴上一点儿都不带服软的。


罗夫人在边儿上看着笑,这爷俩要是哪天见面了不呛呛,她反倒会觉得哪哪都不对劲儿。


“这个不用你担心,等你们安顿下来, 我跟你妈就回去了。跟你媳妇儿说,给我们收拾个院子出来, 我们自己单住, 不跟你们裹乱去, 往后孩子们跟我们住。你俩都忙自己的事儿去。”罗道士的见识和眼力, 那是早把世情都看得透透儿的了,再加人家虽然算不了国运,但是大势上总有预兆,人家心里早都有数儿了。


“收拾什么院子啊?小方儿手里那些个院子,我都去看过。我们俩都相中了帽子胡同里那一处三进的院子, 这时代能保存得那么完整,可是不容易。地方大得很,以前是民俗研究所的地方,保护得也好。打算回去就在那处安家呢。住三五十个人都住得开,还非得单住干什么呢?还得自己收拾卫生,累不累得慌啊?”罗玄就不明白他爸妈这种想法了,别人家的父母,那是紧怕孩子太野,老想脱离父母的掌控,怎么到他这儿了,老往外撵他呢?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怕我们收拾卫生累着?那你咋就不心疼心疼你媳妇儿呢?让人家收拾就行?”罗夫人在边儿上为儿媳妇儿鸣不平,这么些年了,方淮心这个儿媳妇儿,他们老两口那是满意又满意的,时时处处做得人心里熨贴,再加上罗玄又是皮到大的,当了爹也没长进到哪里去,老两口疼方淮心真是不比亲闺女差的。


“那您可真是想多了,您儿媳妇儿可累不着,光您知道心疼儿媳妇儿,我就不知道心疼自己个儿的媳妇儿?那活儿可都是我干的。”罗玄心里想着,固定思想害死人呀,明明家里家外的,脏活儿累活儿都是他干的,可就因为大家都默认女主内,就都以为他在家当大爷,都让媳妇儿伺候呢!


“这还差不多。让我知道你欺负你媳妇儿,看我不收拾你。”罗夫人还挺认可的。


“那处房子我知道,原来是前清一个户部主事的房子,后来民国了,住着一个商户,建国以后,把宅子捐出来给了政府,一家子搬到一处小院子住。政府把那个院子分给了民俗研究所,我呢,在那边儿还挂过一个顾问的头衔呢。那地方,是不错。不过我们还是不跟你们住,你们也不用给我整那么大的院子,就收拾个小院子,让我养养花,养鸟,搞搞古玩,我这剩下的几十年儿,就行了。”两代人的生活方式,总是有差别的,罗道士不光自己不想去适应,也不想让罗夫人当了一辈子大小姐,当家主母,到老了,再去跟儿媳妇磨和。


“行,行,行,给您办,给您办还不成吗?”罗玄能说啥呢,听话呗。大不了找个离得近的地方,去探望也方便,就行了。


“不过,爸,您二老真的就能这么大大方方的回去啊?没啥影响吗?”毕竟二老可是“已故”的人呢。


“那你不用管,我说能回去,自然就能回去的。非常时期,用一些非常手段,那就是正常的,总比跟着那些个人闹腾,妥协的强吧?”罗道士很有信心。


“爸,您这话,我怎么听着那么像逃兵呢?”罗玄又皮上了。


“滚犊子,这叫逃兵吗?这叫战略撤退,保存实力。你懂个屁,硬顶着上去送命的,那叫傻子。”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少了?哪个朝代建立,大盘子稳下来之后,开国的那些个骄兵悍强不去个十之七八,那国都没法制,这个问题,那就是历史的必然,不是谁对谁错的事儿,耽谁坐到那个位置上,也得那么干。就是他们这些个受害的人,到底还是冤屈得紧。这是真正讲究剩者为王的时候,谁能熬过去,那才能说最后是不是赢了呢。


“那要是这么说的话,您这回去了,领导不还得找您吗?您能没待遇?还用得着我们给您准备房子?”罗玄一想,既然都能回去了,那肯定过去的事儿都不叫事儿了吧?他爸这又是没被定过罪过的,恢复工作也不是不可能吧?老师们不是都回去接着教书了吗?他老丈人方南国,也回研究所去了,还升官成正所长了呢。


“好不容易能在家里含饴弄孙,搞点儿个人爱好了,我才不出去干活儿呢。”老头儿想的可开了。想当年他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上战打鬼子。实际上,他的师门规矩也好,还是他的个人意愿也好,都更喜欢搞收藏,研究文玩古籍的。


“也好。在家里养养老,不错。”他们自己也能过得很好,罗玄也从来没想过靠他老子混日子,所以,对于罗道士恢不恢复工作,真没那么在意。


“把孩子给我们送到山里来,你们走之前,就让孩子在山里待着。”罗玄要走的时候,老两口到底还是舍不得孩子了。


“爸,这还没放寒假呢,你不能培养孩子逃学的习惯呀。”这老头儿,怎么想一出儿是一出儿呢。


“老师都走了,还学什么?我孙子不上学也一样考满分儿。赶紧给我送来,我亲自教。”然后就把罗玄给赶出山了。


罗玄从山里出来,回到家就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把家里仨儿子给包裹得跟三只小熊似的,又送进山去了。


年里就剩下他们两口子。一边儿收拾东西,准备搬家,一边儿准备着过年,老师们都回京城去了,年前得给寄些年货过去,还有亲戚朋友啥的,都不能落下。要准备的东西且多着呢。


“慕老爷子回京了,打来电话,让慕易回去。”冬天农场里的活儿不忙,年轻人们没事儿的时候就爱聚在一起玩儿。这天,罗玄晚上回到家,一边儿烧炉子,一边儿跟方淮心念叨。


“什么时候走啊?”快过年了,慕家就剩下祖孙两个,慕老爷子肯定想慕易回去陪他过年的。


“马上就走,就这几天吧,交接一下工作,收拾一下行李就走了。”慕易这些年也熬到工程科的副科长了,要不是来得晚,资历不如罗玄他们这一批知青,光凭技术的话,怎么也是正职了。这说走就要走,身上的差事儿还是得交接一下的。


这也是罗玄跟方淮心一直在做的事情,他们两个身上的事儿更多,交接更麻烦。


“那你让他明天晚上来咱家吃饭啊?给他践个行。还有那些个年货儿,正好让他一块儿给带回去。再帮着送过去。”正好,自己人,用起来方淮心是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


“这还用你说吗?我早跟他说好了。”罗玄就笑,把热水给她打出来,端到炕边儿上,让方淮心洗脚。


第二天,方淮心早早就开始准备晚饭,化了一只野鸡,一只野兔,两条鱼,又泡了不少蘑菇木耳,还有小哥给邮过来的海带,早上柱子来送豆桨的时候,还让他下午再给送了十块豆腐和两斤干豆腐。


野鸡炖蘑菇,野兔干炖,江鲤炖豆腐,再加一个凉菜。就大白菜丝加上干豆腐丝还有海带丝木耳丝拌的,用蒜汁子一拌,再加上点糖醋和辣椒油,特别的爽口。


老教授们都回京城了,现在方淮心两口子就住着六间大瓦房,锅啊灶的都多着呢,就这么几个菜,没用多大功夫,就拾掇出来了。


罗玄去叫人,跟着一块儿来的,就是慕易、高明、林援和夏天,这几个十来年一直混在一起的铁哥们儿。还有李小川,做为李英的家属,跟他们几个也是多少年的哥们儿了,也跟着过来了。再加上江彩霞,孙小云,他们这些从一开始就混在一起的小团体,就差赵雅丽一个了。也是没办法,她跟他们家那位大学混了个大学毕业,就都留在京城工作了。他们家王强分到了部委做办事员,她呢,分到了京城医院,现在是黄芪和方淮远的同事了。


“这些年我也没攒下来啥东西,还剩下一点儿口粮,哥儿几个帮我送到食堂去。还有被褥和那些个锅碗瓢盆的,有不嫌弃的人家,也帮我分了吧。”慕易交代几个人。他这要走,真是再简单不过了,加起来能带走的,不过就是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几本书而已。这些年,慕老爷子在农场里改造,条件差得不行,还有一起的不少老战友,都是靠着他年年往过寄粮食,送吃的。别说攒下啥了,他挣的工资那真是一分没剩下,就是口粮,一大半都送走了。也就是仗着兄弟多,到处蹭饭,才把他自己个儿养活下来。


“那你这回去了,工作怎么办啊?能调过去吗?”高明最关心的还是生活问题。


“调肯定调不了,现在没有知青回城的政策,还不让回去。回去了,肯定没工作了,再看看情况吧,总不等就干待着。”慕易也是对这个没什么底,往后还不知道多长时间,他都得靠着老爷子养呢。


“车到山前必有路。能团圆就比什么都强。老爷子的待遇差不多,养活你们两个人肯定没问题。咱现在也不知道城里是个什么状况,到时候再看呗,咋还不混口饭吃了?再说了,不是还有咱们这大后方呢嘛,还能让你饿死了?”林援安慰他。


“对,是这个话。你也别跟哥儿几个客气,有事儿就来个电话,现在也能打长途了,不用电报转,方便得很。你别死要面子活受罪,老爷子待遇再好,现在条件在那儿摆着呢,也就是饿不着,咱这儿别的没有,山货啥的总能给你弄过去的。话说回来,你在京里,物资到底比咱们这儿丰富得多,咱们有啥需要,不是也得找你吗?还有罗玄跟小方儿,你俩也是啊。”高明就在边儿上也交代着。


“这个你们放心,我跟谁客气也不能跟你们客气。咱农场可是我的根据地。”慕易就笑,罗玄也在边儿上应和。人嘛,到啥时候不能没有根,往后,农场就是他们这些个人的根了。


“哎,你说说你们这一个个的,农场好吃好喝的不待着,非都得回京城,图什么呢。”高明就感慨。


“我这不是家里人都回去了嘛。奔着团圆,别的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说起来,我还没问问你们,都回不回啊?”方淮心接过了话。


“我肯定不能回去,一大家子还指着我呢。回去了吃啥喝啥啊。”高明就说,他跟江彩霞现在三个孩子了,两口子的工资都不低,一家五口小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了,江家都在农场,用不着他们贴补,这些年,全都补贴着他们家了。这还得是江彩霞明事理,没跟他计较这些个。这要是回去,没工作,得看他一家子的脸色不说,住哪呀?


“我们也先不回了。再等等吧。”夏天也说话了,他跟孙小云也不急着回去,他们家到是不愁吃穿了,只是回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你呢?你也不回啊?”方淮心就问林援。


“我回去干吗?在这儿好吃好喝的好待遇的,我才不回去呢。”林援筷子不停,一点儿没犹豫。


“对了,虽然我不回去,但是之前跟你说过的院子,你可得给我住着啊。”林援又想起来当年他自己十分想要,被他爸妈给拒绝的四合院。当年他自己的钱不够,才不得不听父母的话。这会儿,他可不差钱儿了。


“好,好,好,给你留着。你们有一个算一个,都给你们准备着呢。”方淮心就笑。


“哎哟,小方这一说,当家的,咱们往后更得勒紧裤腰带省钱啦。”高明也笑了,跟江彩霞开玩笑。江彩霞和孙小云,都是他们小团体的人,知道要给慕易送行,早就过来帮着方淮心帮活晚饭了。


“喝点儿酒就胡沁,什么当家不当家的。好像我什么时候让你饿着了似的。所长,那就帮我们留个小的。”江彩霞让高明说得脸一红,她向来是个偏内向的姑娘,这就是在熟人面前了。对于在京城买房子的事儿,她倒是没说什么。其实她心里哪有不明白的,高明现在是副场长了,又是知青,没政策,他是走不了的。


买房子,还不是为了给京城老家的父母住嘛,他家里兄妹五个,上面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姐姐嫁了,俩哥哥都是工人,家里孩子也都不少,加上老两口和一个奶奶,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住在大杂院里面的两间小屋子,挤得哟,进去都没地儿下脚,她还是老大高敏出生没多久跟着回去探过一次亲,一共就住了两晚上,还是大嫂子一家回娘家去给腾出来的地儿。那之后就再没回去过。


但是她并没有反对买院子,这也是江彩霞有远见的地方,他们回不去,那将来孩子大了,万一要是有个需要去念书啥的呢?不得有人照应吗?买个小院子,就是给公婆和奶奶住着,孩子去了,是不是腰杆也直?


“我们就不住了。家里都给准备着呢。”夏天也说话了,他们不要院子。夏元那样的人,这么些年下来,早给家里的兄弟们都攒下家当了,院子更是三家一个,总共备着三个。兄弟们也谦让,在家的六个分了两个院子住,剩下最大的一个,夏天不在家,相当于是夏元自己一家住。都宽敞着呢。老夏两口子现在牛气得不行,几个儿子抢着给养老,他们是轮着住。所以,京里给夏天留着半个院子,怎么也够住的了。没必要再买了。


“是,我家里也有房子,我爸妈一直盼着,什么时候有政策,允许咱们回去,我们好跟他们住呢。”孙小云家就她一个孩子,父母都是工人,还多少算是小领导,管点儿事儿,有单位分的房子。老夏两口子也开明,因为孙小云不在京里,两家子亲家走得很近。也早就说了,往后,孙家两老的事儿,全在夏天。老两口就盼着什么时候能在家哄外孙子呢。


“我也不用。我肯定得跟爷爷住一起。”慕易也不要院子,他家的人口更是简单,他不可能离开家的。


“好的。我都知道了。英子,你们俩呢?”方淮心又问李英。


“我们也买,但是还得麻烦你,再把那院子给租出去,我们估计是用不上了,只当给孩子留下一份儿产业了。”李小川因为是大学肄业,又不是知青,也不存在什么回城的事儿,李英呢,他丈母娘是肯定不会让她回去的。所以,他们两个是早就做好了在农村待一辈子的打算。


“好好好,肯定帮你们办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法跟算计,方淮心都一一的应了。房子都是现成的,这些年攒下的,也都是夏元给办的。有十几个院子,大大小小的,她是不会嫌多的。活了这么多年,最大的经验就是,只要社会稳定,手里有房产,那就饿不死。她也正是靠着房产在冥界发的家。所以,到啥时候,她都不会嫌弃房子多。他们不用,她都自己留着就是了。


说是送别,这一帮子在一起,还真没有伤春悲秋,谈的也都是实事正事。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都在做着自己的准备。


慕易送别宴之后第三天就走了,留下的东西,高明帮着,给家庭困难的人家分了。别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总有日子过不好的人家。农场这么些家庭,也有不少家里人口多,工人少的,日子过得正经挺紧张的。


之后就是过年,忙忙叨叨的,年前方淮心跟罗玄两个就把工作交接完了。过年的时候,两口子是进山跟公婆还有孩子一起过的。


过完了年,回来就是搬家,两口子这些年,可是没少折腾。方淮心呢,是大手大脚的惯了的,家里家外的,都是以舒服为主,罗玄呢,是个能折腾的,又好交际,家里各种小工具小摆设,很是不少。城里有的东西,但凡他见到的,觉着家里能用上,能放得下的,那是想方设法的都要弄回来的。


房子和工具类的东西肯定都带不走。房子交给农场了,桌椅板凳柜子那些个都让大家伙儿分了。剩下的口粮,玉米白面送去了食堂,杂粉啥的,都给李英和江彩霞分了。


还走的就是衣服,被褥,和书本。自己贴身用的东西,方淮心是不会送人的。书本都是这些年他们两口子的积攒,更是不能扔。再就没别的了。


可就是这些个东西,也足足的收拾了一货车。农场里的大货车帮着给运到了火车站,罗玄早就找人打点了,特意蹭了半节货车的车厢。


货上车了,人这边儿也上了车了,不过人坐的是客车。比货车快。那货车上拉的是粮食,中间要停好多站卸货,和一周时间才能到京城呢。客车就快了,两天半就能到。


一家五口,就带着最简单的行李,主要是吃的喝的,坐着客运车往回走。


“这一走,再回来的机会,可就不多啦。”火车开了,罗玄看着外面倒退的风景,感慨着。


“人生不就是一站又一站嘛。别感慨了,你儿子们要吃饭了,饼干呢?你放哪了?”方淮心前半句还跟着感慨呢,后半句,把什么都拉回来了。罗玄一听,站起来就翻行李,为了路上三个孩子别饿着,年前方淮心就拿出来两盒子饼干,还有一大桶奶粉。罗玄已经习惯了她总是莫名其妙的能弄到好东西,他一直没问,方淮心也一直没说,两口子也算是形成了某种默契,她拿东西,都不用解释来处了。


“妈,咱们要去京城吗?是我爱北京□□,的那个京城吗?”老大子笙是上课最规矩的,哪怕是他们的基础比同班的同学要高很多,也从来一分钟的课不耽误,听得可认真了。连音乐课,人家都认认真真的上。


“是啊。那里是咱们的家。”方淮心跟孩子解释,过了年,七岁的孩子,除了进山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就再没出过家门了。可怜见儿的。


“咱们家不是在农场吗?”老三子筑是个好奇宝宝,脑子最灵活。


“农场是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咱们家在京城,那里是爷爷奶奶的家,也是姥姥姥爷的家。”接着,方淮心又给孩子们讲京城里的事情,自家这三个,别看年纪小,都是天才,聪明着呢。不怕讲得多,他们都能听得懂,也能记得住的。


一路上,就在两口子给儿子们请故事,讲历史当中度过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的,到后来,半个车厢的人都跟着听。人家讲的有趣味嘛。又是有知识的人,讲出来那故事,让人听着就很有道理。爱唠的人,就搭话,也开始讲这些年的个人遭遇,这下话匣子可算是打开了,人人心里都有一肚子的心酸,要不是到站了,再聊个几天几夜,都是有可能的。


“总算是等到了。回家回家。哎哟,我这仨外甥都长这么高啦,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哪个是老三呀?”方淮运来接站,见到人,随手就抱起一个孩子来。


“小舅,我是大哥,我是大哥。”抱在怀里的子筑马上把小手儿一举,极力争取当大哥的权力。


“你小子不老实。要是老大,怎么管自己叫大哥呢?你是子筑吧?哈哈,还跟你舅玩心眼儿呢?”方淮运就拿手刮子筑的鼻子,他这一天天的,听着黄芪念叨三胞胎,对这三个小子的脾气性情那是耳朵都要磨出茧子了,一看这个活泼样儿,再一看地上站着那两个,一个小脸儿上带着笑,很好奇的看着脸,一个面无表情,眼神却很是灵动。就已经分出来了。


没有父母不认识自家孩子的,三胞胎长得一模一样,个头儿都一样。家里又不差钱儿,方淮心给三个孩子做的衣服也向来都一样,从来不让孩子觉得他有偏有向。周围熟悉的人,还能从脾气秉性上分出来,生人刚一见,那真是千难万难也认不出来的。所以,这次回来,她特意给三个孩子织了三条颜色不同的围巾。白的,灰的和青色的,还有衣服上的小兜兜,也都给分开了颜色。


这刚一回京城,要见的人多,对孩子都不熟,也是区别的办法嘛。


“先回家吧?”虽然是问句,但是方淮运用的是肯定的语气。


也是呢,父母都在家呢,肯定要先回家的。


方淮清一家也都来了。再加上二哥、小哥的一大家子,原来觉得挺大挺大的房子,一下子变得拥挤得不行。


“我是头一回觉得,咱家居然这么小,哈哈。”方南国一脸的笑。


“等研究所给您分的房子装修好了,就不挤了。”方淮远接话。


方南国回京之后,升了半级,成了研究所的所长,正在做恢复建设方面的工作,百废待兴,每天忙得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才好,一天连六个小时都睡不上。要不是身边儿有个大神医,身体早受不了了。所里为了照顾召回京的老专家们,把收回来的房子,重新分配。方南国也分得了一个小院子,还是运动期间的领导为了自己享受,以集体的名义建的一排小楼儿,都是独门独院的。有二十多栋,所里召回的专家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楼都没分完。还空着一小半。院子不大,楼上楼下回起来三百多平吧,还带着个百十平的小院子。住是够住的。


“我看你小子就是想撵我跟你妈早点儿走,好霸占这房子吧?”方南国还是老样子,说话那是一点儿大知识分子的影子都看不出来。


“爸,当着这么些孩子的面儿呢,你就可着劲儿的埋汰我吧。”方淮远回到京城最早,人家又是领导身边儿的人,那待遇自然也是最好的。保健局那边儿早都给他分了房子,离自家这个老房子也不远,都在最中心这一边儿,也是个小四合院儿,只有一进,一家子住着却很宽敞了。又因为他还兼着京城医院的工作,也有资格分房子的,只是黄芪发扬风格,说了把分给自己的这个老房子就转给他得了。她跟着方南国去他那边儿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