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七零极品女知青 > 第5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七零极品女知青

这天一大早, 天刚擦亮, 曲红梅就洗漱好,给一家子人做了饭菜, 让肖承国一会儿把两个孩子领给同院儿的万大奶奶照看一个小时,等她去钢铁厂递教了报名表,就回来答谢万大奶奶。


这时候的人们大多是双职工, 有些职工没有父母,或者分了家, 老人家不帮忙看孩子。如果要上班,或者要去办什么事儿,一般都托付给左邻右舍照看, 回头给点粮食或者别的什么谢礼儿就成。


这时候的人们大多心地善良淳朴,孩子们都是放养模式,一个家庭里面,少则两三个孩子, 多则七八个孩子, 这么多孩子都是大的带小的, 基本不用大人们操心,帮忙照看邻居家的孩子也没啥。


万大奶奶就是万婶儿的婆婆,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 虽然年纪大, 但身子不错,万家四个小孩子都是万大奶奶一手带大。


万家家境不甚富裕,不过万家的四个孩子都穿得干干净净, 行为举止都十分礼貌,跟孙秀满家的六个孩子天壤之别。


曲红梅想着万大奶奶就在家里带孩子,她出去应招工作,一会儿肖承国也要上班,两个孩子还没到开学的时候,放他们自个儿在家里不安全。


昨儿就跟万奶奶说好了把孩子给她看一会儿,万奶奶答应了,曲红梅昨儿就送了几个红薯过去当谢礼。


钢铁厂离家属区有大概大半个小时的路程,曲红梅不认识路,肖承国本来想骑自行车送她过去的,曲红梅心疼他昨天搬了家又去忙工作,忙到半夜12点才回家,想让他多睡一会儿,自己便拎着一个手袋出了门。


好在钢铁厂很好找,出了局里,附近大半的职工都是钢铁厂的,全都穿着湛蓝色的工背厂服,曲红梅跟着他们一起走,就找到了钢铁厂。


新年刚过没多久,大家都在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一路过去有很多工厂门口都张贴着崭新的大红纸招工告示。上面写着招的工种,还有招工人数。


很多没有工作的年轻人,或者乡下来的人,想看看有什么职业适合自己做,几乎每家贴了招工告示的工厂前都挤满了人。


当然人最多的,自然是钢铁厂。


钢铁厂不同于其他厂,它是国家支持的大厂,里面的待遇福利都比其他厂好,比如工资和粮食都别的厂多上几块钱,各种福利比如糖票、肉票、工业劵等等都比别的工厂多。


钢铁厂一般不招人,招人不管什么职位,大家伙儿都想应招,就把钢铁厂门口招工的位置挤了个满满当当。


曲红梅应招的是会计,这个工做一般人做不了,她也不着急,慢悠悠的在后面排队。


等轮到她的时候,她指着墙上贴着招工告示,对负责招工的人说:“同志,我来应招会计。”


周围吵吵闹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一瞬,大家都知道会计比工人们的工资高,福利多,但相对应的是,事情也比较多,而且需要高学历,最低高中文化起步。没有那个学历的人,是想都不敢想。


负责招工的人是一个穿着黑色中山装,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看起来四十多岁,像是厂里领导的人。


他带着两个小年轻,在招工告示下方摆了一张桌子,负责收拿报名表。


他抬头上下看了曲红梅一眼,说:“同志,这个岗位需要城镇户口和高中以上文凭,你学历证明带了吗?”


“带了。”曲红梅把早准备好的户籍和学历证明递给了他,说:“我是66年从北京下乡到岩门大队的知青,我爱人在县公安局当公安,这些档案都有迹可查,绝不是弄虚作假。”


中年男人不由高看她一眼,说了句:“原来是知青,你的户口转到这里来,可惜了。”


说完,他递给曲红梅一张招工表:“把上面该填的都填了,注意要填你现在的住处,到时候工厂会在门口张贴通过应招条件的人员,你们掐着时间自己来看。我们现在招两个会计,报名的人不少,到时候通过了还需要考核,考核过后才会应聘,你写完就回家等消息吧。”


当个会计还需要层层考核?想找份好点的工作真心不容易啊。


曲红梅跟那人道了声谢,拿着笔在报名表上唰唰的填写了各种基本信息,着重填写了自己是从北京某高中的毕业生,配偶是县公安,从这两点上,她就比其他应招会计的人有优势。


提交了报名表,接下来的几天里,曲红梅都坐立不安,一方面她觉得以自己的文化学历,要通过初审肯定没问题。


另一方面又怀疑,钢铁厂只招两个会计,却有上百名高中文化的人去应聘,她没有做过会计的经验,真的会通过吗?


不止她一个人煎熬,同一个大院里,张秀满的大女儿,今年才刚16岁的郑小雨,万婶儿的小儿子,17岁的郑鹏,还有林大姐家的侄子都去钢铁厂报了名。


郑小雨其实还不到16岁,她才读初二,还没初中毕业。


孙秀满想着钢铁厂难得招工一次,下次招工还不知道是何时,而且现在的文化学历都有水分,比如你读过一年初中,你就可以跟别人说你是初中文化。


人家一调查确实如此,也不管你读没读完,你要是用初中文化去应聘,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家里负担重,孙秀满一个女人苦熬了那么多年,虽然没给几个孩子吃饱穿好,但是她深知道孩子们必须读书,才能有好工作,才能挺起胸脯做人。


所以两个孩子里,除去两个最小的孩子,其余四个都在读书。


这时候读书不贵,一个孩子就交上两三块钱的书本,外加一两块钱的日常文具费,就能读一期。


孙秀满两个孩子中,只有大黑二黑两个儿子,其余都是女儿,大黑的前面有两个姐姐,都在读书。


倒不是孙秀满思想开朗让孩子们读书,而是她觉得女儿都是赔钱货,迟早是要嫁出去的。


让她们读书,是为了让她们进厂做份好点的工作,到时候工作得的工资和粮票都给孙秀满,攒着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用。至于女儿们,不到25岁以上,别想处对象嫁人。


所以眼瞅着福利待遇好的钢铁厂招工,孙秀满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让大女儿郑小雨辍学去报名。


郑小雨长年吃穿不饱,一脸菜色,又穿得脏兮兮的,很难看出年纪,她抱虚岁,人家也没多问,就给了她表格。


万婶儿的小儿子万鹏,是刚刚读完了初中毕业,万鹏打小就不是个读书的料儿,考上初中都是踩着最末的分数线上的,让他考高中,简直要了他的亲命,他说啥都不想再去读书了。


万婶儿没办法,正打算给他找个事情做的时候,听说钢铁厂招工,立马就让万鹏去报名。


至于林大姐的侄子,不住同一个大院,不了解他的情况。


而整个家属区,有不少人也送了自家孩子去钢铁厂应聘工人。


这时候没有考公务员一说,机关单位职工待遇很多还不如工厂职工,像公安需要层层考核才能就职,一般人根本做不了,于是很多家属的孩子读个几年书就送去工厂干活。


大家都火急火燎的等告示,不管谁遇上谁,张嘴的第一句话就是,“哎?那谁,钢铁厂的告示贴出来没有,这都好几天了,怎么没有动静。”


“你们那谁不是在钢铁厂上班吗?认识招工办的人吗?帮我问问我家孩子选上了没有。”


孙秀满更是着急,逢人就问:“那谁谁,你说,我家小雨能中那工资粮食高的工种不,她可是初中文化啊。”


被问的人就回答:“钢铁厂是重工厂,基本都招男工人,粮食工种最高的是炼钢的模型师傅,那种是技术工,一般都是特招从前的铁匠,你女儿能吃那种苦儿?”


孙秀满不满道:“怎么了不能了,我家孩子都是穷苦出身,啥活儿不能干,只要能赚钱,吃点苦算什么。”


那人看了看郑小雨干瘦干瘦的身体,不忍心的问:“你咋不让小雨去应聘工会的职工,工会职工工作轻松,不用下车间干苦活儿,小雨一个女孩子跟大老爷儿去炼钢,多不合适。”


孙秀满道:“工会职工谁不想去,可就招四五个人儿,她能选上吗?人家有关系有门路的早内定了位置,哪还轮到我们,还不如脚踏实地做事好。”


那人一噎,很想说,这些工作岗位都是正经凭着自己本事进的,厂里有好几千工人都看着呢,谁敢走后门弄工作岗位啊。到时候不胜任,出了事儿,谁都负不了责。


但是说了孙秀满也听不进去,她的脑子里只有钱和粮食,也就不再跟她废话,转身走了。


肖承国瞧着曲红梅也心神不宁的样子,就说:“不要太在意,如果没应招上,你再去其他厂看看。再说,你不是说国家形式在变,很有可能会恢复高考,要复习高中书本吗?没选上就呆在家里吧。”


曲红梅前两天试探着跟肖承国说了国家可能会恢复高考,她想参加高考,读大学的事情。


肖承国也不怀疑她从哪儿得知的消息,对她要读大学的事情没有任何反对。


只是说,她如果真要考大学,想考什么大学知会他一声,他好活动一番,把工作活动到她读大学的城市,那样他们一家人都不用分开。


得了肖承国的鼎力支持,曲红梅心里稍安,打算真的没被选中的话,有空就去县里的旧书店淘淘,看看能不能弄到往年的高考课本和书籍资料,如果弄到了,就安心备考吧。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大年十五那天,钢铁厂的告示终于出来了,天天去工厂看告示的万大奶奶,回大院就喊:“出来了,出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