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五胡之血时代 > 第378章 悲伤的琅琊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8章 悲伤的琅琊王

  五胡之血时代

不过,很显然,王璋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了。


当匈奴汉国大单于、河内王刘粲听到斥候回报,说是苟晞已经率领部众抵达潼关外后,立刻率领麾下将领僚属前往迎接。


等到河内王刘粲抵达的时候。


原来的南阳汉国大将军,如今的匈奴汉国骠骑大将军苟晞,正身穿麻衣,手扶着一尊巨大的棺椁。


一见到匈奴汉国大单于刘粲的旗号后,苟晞及其身旁的一众将领们,立刻都是哀痛叹息起来。


匈奴大单于刘粲见状,立刻向迎上前来的王璋问道。


“王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王璋略略有些尴尬的说道。


“大单于,这乃是新平王的棺椁,骠骑大将军千里护送,马上就要还于旧都,自然是要哀痛以告新平王。”


所谓的新平王,就是已经死掉的刘瓒。


在苟晞率众投靠匈奴汉国之后,已经挂掉的刘瓒,自然也就不能再被称为天子了。


匈奴皇帝刘聪以刘瓒之前在蜀汉的新平王追封。


“骠骑大将军果然是忠义无双,王将军,速速为孤引荐!”


刘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是摆出来一副钦佩异常的模样。


在王璋的引荐之下,苟晞和刘粲立刻又是一番宾主热络的戏码。


其实,二人都是清楚彼此的无奈。


现在匈奴人想要改变关中的兵力均势,就必要要倚重刚刚投靠的苟晞流民军。


而无处落脚的苟晞所部,要想寻得一个安稳的地盘,就必须跟匈奴汉国合作。


否则,已经在那样饥病而死的那些老弱,就是这数万流民的结局。


苟晞率领部众进入潼关后,经过短暂的休整,把所有的妇孺老弱都留在了后方。


剩余的壮丁兵力四万余人尽数向长安而去。


当大单于刘粲和骠骑大将军苟晞合兵西进到郑县的时候,匈奴皇帝刘聪居然在此地亲自相迎。


“朕得卿之助,则关中可定矣!”


匈奴皇帝刘聪一见面,就一把握住了苟晞的双手。


而且也根本没有让苟晞行什么礼,总之就是一副君臣相得模样。


对于匈奴皇帝刘聪的热情,苟晞自然也得回报之。


“陛下英明神武,平定关中不过是旦夕之间,苟晞不过是残兵败将,何敢妄得陛下谬赞!”


刘聪闻言哈哈大笑,执苟晞之手同返。


从此之后,由郑县至长安的路上,刘聪都对苟晞亲任有加,出则并辔同行,入则分食共享。


几日下来,连秉性苛刻寡恩的‘屠伯’苟晞,都已经觉得这个匈奴皇帝刘聪完全不是传闻中的荒暴模样,反而是有类古代明君的。


“不管这刘聪是虚情假意也好,还是真心实意也罢,吾要想在关中立足,就必须要与这些匈奴人共同进退了。”


现在关中晋军的势力,基本都是当初东海王司马越与河间王司马颙的残余,这两拨人都是绝对不会把苟晞当成己类的。


雍州,新平。


晋征东大将军索綝已经没有了之前胸有成竹,或者说,已经变成了惊慌不堪了。


因为如今关中的局势陡变。


索綝原本把自己的位置是摆在了胜负手的位置上。


只要他率军南下救援长安,那就可以号令麴允等各路晋军,一起击退匈奴汉国围攻长安的军队。


但是,当索綝自度时机成熟,率军南下前往长安的时候,刚刚走到新平郡,就得知了有数万匈奴援军进入关中的消息。


并且,这些匈奴汉国的援军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大晋国之柱石的苟晞。


征东大将军索綝顿时措手不及,要是再继续向长安推进,肯定要一头撞到以逸待劳的匈奴汉国手中。


“将军,末将回来了!”


就在索綝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名部将急色匆匆的来到了跟前。


索綝一看,是自己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心腹,急忙问道。


“情况如何!?”


这名部将大口呼气,说道。


“将军,贼胡兵马已经击败了麴公三阵,城邑坞堡投降胡虏者足有近二十,北地之势已经崩坏!”


索綝闻言立刻以手扶额,懊悔的叹道。


“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


“要是能早日前来,与麴允合兵退胡虏,不仅可解长安之围,潼关亦可复得,何至于让苟晞贼军入关中!”


旁边的幕僚和部将闻听此言,都是默然不语,一个个垂下了头,尽是若有所思的模样。


众人全然已经忘记了,就在十几日之前,索綝还与他们一起畅想,在此次击退胡虏之后,尽数把持朝堂大权的美好景象呢。


原本能互为犄角的晋骠骑大将军麴允势力大损之后,索綝也不敢再轻率的冒进。


他安排随行的羌部义从骑兵,向着长安的方向试探进攻,以保完全。


哪知道,这些羌人义从仅仅是到了第二天,就全都是狼狈不堪的逃了回来。


“索公,匈奴人兵锋强盛,儿郎们力战不敌,长安之围恐怕难解也!”


索綝原本还打算再派前锋去试探,不久之后,却又遇到了从北地郡逃来的晋军。


一问之下,索綝才从这些晋军败兵口中得知,麴允又遭逢大败,北地郡的城池已经尽数丢失。


而且,武都和始平两郡的氐羌各部已经尽数反叛,总数近二十万之多,纷纷响应匈奴汉国。


如此一来,关中的局势已经是彻底崩坏了。


长安城已经彻底成了孤岛了。


面对这种局势,索綝手下的将领们也都是立刻分成了两派。


一派人觉得,此时长安危急,天子危急,应该速速进兵,以雷霆之势击溃附从的氐羌,然后再与长安里应外合,恢复内外交通,如此一来,方能解长安之围。


“将军,此时胡虏刚在北地数战,肯定已经是人困马乏,我军趁此之时疾赴长安,只要击溃略阳氐人,则其余氐羌各部肯定畏惧不敢前,如此一来,长安之围必然稍解,可趁此机会护天子至秦州!”


“对啊,将军,胡虏虽有苟晞贼军新援,但已经是鏖战数月,只要能出其不意,解救出天子,还可以缓缓再图恢复!”


到了现在的境地,哪怕是这些对于晋室最忠心的部将和幕僚,也已经对关中,或者是长安的局势不再抱有希望了。


对于他们来说,能从长安接应出来皇帝,然后退保陇上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至于将来,可以等到关中雍州的世家豪强群起反抗胡虏暴政之后,再引秦、凉二州的兵马恢复关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jj.com 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j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